- 周鹏辉;刘海彬;林海;余子铭;许桂晓;何浩强;谢传淼;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技术在鼻咽癌5.0T MRI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4年8—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5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应用5.0T MRI进行鼻咽部扫描。患者常规扫描方案包括横轴位T2WI、横轴位T1WI、横轴位增强T1WI和冠状面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并在常规扫描方案基础上应用不同挡位(1~5挡)的DeepRecon深度学习重建技术,共24组图像。使用Likert量表(5分法)对图像中病灶检测、病灶边缘清晰度、伪影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使用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对24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比较不同组图像定性、定量指标的差异,并评估2名医师主观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对来自2种图像(无DeepRecon重建传统图像与应用DeepRecon重建图像)的4种MRI序列共24组图像进行定性评估发现,除避免产生伪影外,DeepRecon图像(挡位2~4)在所有特征上均显著优于传统图像(Z=-12.11~-6.23,P<0.001)。当DeepRecon重建水平为3挡时,图像综合评分最高,图像质量最佳。与传统图像相比,DeepRecon图像(挡位2~5)在病灶和翼外肌的信噪比显著提高(t=-15.67~-3.44,Z=-6.09~-4.63,P<0.01)。在采用DeepRecon(挡位2~5)的横轴位T2WI、横轴位增强T1WI和冠状面增强T1WI压脂图像中,对比噪声比(病灶/翼外肌)对比度显著改善(t=-12.71~-3.19,Z=-6.08~-4.47,P<0.001)。2位影像诊断医师对图像整体质量主观评分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Kappa=0.75~0.82,P<0.01)。结论 DeepRecon深度学习重建技术显著增加了鼻咽癌传统磁共振图像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提高其图像清晰度,为影像诊断提升带来更多可能性。
2025年07期 v.33;No.266 694-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陈昊;音大为;袁姝娅;宋潇鹏;汤润宇;刘影;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脑疾病患者,在5.0T MR下完成头部轴向T2-FLAIR、ss EPI DWI和msEPI DWI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图像质量,测量畸变位移,比较信噪比、病灶-正常组织对比度、对比噪声比和表观扩散系数。结果 msEPI序列的几何形变、磁敏感伪影、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ss EPI序列(Z=5.728、4.197、5.766、5.777,P<0.001)。定量分析显示,ms EPI序列的畸变位移较ss EPI序列显著降低[前额叶:(5.91±1.41)mm比(15.63±2.21)mm,t=34.050,P<0.001;前颞叶:(4.17±0.78)mm比(7.18±1.87)mm,t=12.263,P<0.001;后颞叶:(4.76±1.36)mm比(8.38±2.01)mm,t=21.336,P<0.001;脑直径:(4.37±1.65)mm比(12.74±2.84)mm,t=23.255,P<0.001;脑干直径:(0.80±0.63)mm比(1.98±1.63)mm,t=7.092,P<0.001];两组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0.638)。ms EPI序列的病变-正常组织对比度显著高于ssEPI序列[221(131,311)比150(90,240),Z=3.89,P<0.001]。结论 对于5.0T MRI,ms EPI DWI序列较ss EPI DWI序列在诊断脑部疾病方面具有优异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性能。
2025年07期 v.33;No.266 700-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赵士海;徐峥雨;郭玉博;孙淦;林路;王怡宁;
目的 比较使用压缩感知(CS)加速技术的5.0T梯度回波序列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5.0T_(CS)-CMRA)与3.0T使用CS的梯度回波-CMRA(3.0T_(CS)-CMRA)的性能。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12月16日—2024年1月14日25名23~30岁健康志愿者,接受3.0T_(CS)-CMRA和5.0T_(CS)-CMRA检查,间隔时间在2周内,其中3.0T_(CS)-CMRA常规应用T2准备脉冲,5.0T_(CS)-CMRA未应用T2准备脉冲。评估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冠状动脉长度、信噪比(SNR)和冠状动脉血流与邻近心肌或软组织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_(myo-blood))等。结果 在5.0T_(CS)-CMRA上,25名受试者右冠状动脉近段SNR和CNR_(myo-blood)显著高于3.0T_(CS)-CMRA(SNR:318.07±94.06比223.81±51.19,t=-5.609,P<0.001;CNR_(myo-blood):212.75±91.44比149.70±59.53,Z=-3.619,P<0.001),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近段SNR和CNR_(myo-blood)未显著高于3.0T_(CS)-CMRA(SNR:315.52±102.49比306.35±92.85,t=-0.627,P=0.536;289.72±88.79比272.87±84.68,t=-1.226,P=0.232;CNR_(myo-blood):135.83±93.53比203.94±74.30,t=4.132,P<0.001;117.66±79.63比161.60±78.91,t=3.127,P=0.005)。5.0T_(CS)-CMRA测得3大冠状动脉长度显著短于3.0T_(CS)-CMRA[右冠状动脉:(126.04±31.54)mm比(137.20±29.93)mm,t=2.911,P=0.008;左前降支:(122.68±24.63)mm比(134.24±23.38)mm,Z=-3.026,P=0.002;左回旋支:(57.07±26.70)mm比(68.27±24.02)mm,t=2.552,P=0.018]。3.0T_(CS)-CMRA与5.0T_(CS)-CMRA所需扫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0±2.84)min比(8.30±2.32)min,Z=-0.183,P=0.855]。5.0T_(CS)-CMRA的3大冠状动脉图像评分显著低于3.0T_(CS)-CMRA(右冠状动脉:2.52±0.59比3.16±0.69,Z=-3.258,P=0.001;左前降支:2.72±0.74比3.24±0.66,Z=-2.540,P=0.011;左回旋支:2.44±0.71比3.00±0.87,Z=-2.462,P=0.014)。结论 在缺乏T2准备的情况下,5.0T_(CS)-CMRA与3.0T_(CS)-CMRA相比,在右冠状动脉近段SNR和CNR_(myo-blood)方面仍具有明显优势,提示5.0T_(CS)-CMRA的应用潜力。未来,适用的T2准备脉冲或潜在的替代方案可能进一步提升5.0T_(CS)-CMRA的性能。
2025年07期 v.33;No.266 706-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陈旭丹;李少朋;音大为;黄亮亮;董立军;宋潇鹏;刘影;
目的 探讨5.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肝细胞癌(HCC)和肿块型肝内胆管癌(MIC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3年3月—2024年11月安徽省立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6例HCC和36例MICC,由2位医师独立分析SWI序列中两组病灶周围低信号环、病灶内出血及病灶与血管关系,进行组间一致性分析;比较两组上述特征的差异,并与MRI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对比;对于病灶内出血,通过计算其内部磁敏感信号量化出血对两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2位医师对HCC组和MICC组SWI上病灶低信号环、出血及病灶与血管关系一致性较好(Kappa=0.802~0.929,P<0.001)。与MRI平扫相比,SWI显著提高了肿瘤周围低信号环及肿瘤内出血的检出率(χ~2=89.409、46.210,P<0.001),这两种征象在HCC组更常见;磁敏感信号分级HCC以3级为主,MICC以1级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59,P<0.05);与增强扫描相比,SWI诊断两组病灶与血管之间的关系准确度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5、0.247,P=0.871、0.619);HCC组肿瘤与血管关系主要表现为受压及癌栓形成,MICC组肿瘤与血管关系表现为侵犯改变(包括包裹、狭窄或闭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09,P<0.001)。结论 5.0T MRI SWI序列可以清晰地显示HCC和MICC内部及周边结构,并能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准确显示病灶与血管的关系,对于两者鉴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7期 v.33;No.266 712-716+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荣婷;孔俊沣;曾文兵;向绍鑫;冯智超;熊瑛;
目的 探讨5.0T MRI动脉自旋标记和形态学指标对慢性肾脏病(CKD)分期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4年1—8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CKD患者95例,均行5.0T MRI常规及动脉自旋标记检查,计算肾血流量(RBF),并进行形态学评估。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早期CKD组[e GFR 60~89 ml/(min·1.73 m~2)]和中晚期CKD组[eGFR<59 ml/(min·1.73 m~2)],并进一步分为1~5期组。比较早期和中晚期CKD患者RBF的差异和不同分期CKD形态学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KD早、中晚期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肾脏RBF、形态学指标对早期CKD的诊断效能。比较1~5期CKD患者RBF的差异,并采用Bonferroni进行两两比较。分析RBF与临床、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在CKD 2、5分期中,影响CKD分期的形态学因素包括肾实质信号、肾皮髓质分界、肾体积、肾包膜(χ~2=53.715、73.368、36.488、56.688、35.630、39.499、28.520、32.632,P均<0.001)。在CKD 2分期中,经多变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包括肾实质信号(P<0.001)、肾皮髓质分界(P=0.021)。早期CKD的双肾RBF均显著高于中晚期CKD(Z=-5.975、-5.885,P均<0.001)。双肾RBF平均值、形态学指标、两者联合诊断早期CK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0.932、0.951。在CKD 5分期中,双肾R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H=48.738;右:H=48.102,P均<0.001),并且在非相邻两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肾RBF与肾实质信号、肾皮髓质分界呈正相关(左:r=0.600、0.503;右:r=0.550、0.504,P均<0.001)。结论 5.0T MRI结合动脉自旋标记与形态学评估,可以从功能学和形态学上无创、精准评估CKD患者早期肾损伤,为CKD进一步分期提供依据。
2025年07期 v.33;No.266 717-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郑成凤;邢森;刘兴华;曾文兵;向绍鑫;马欢;
目的 评估超高场5.0T MRI结合多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1—5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63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的5.0T MRI数据,其中前列腺癌3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32例。MRI序列包括T2WI、T1WI、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和T2 mapping,计算表观扩散系数、真性扩散系数、伪扩散系数、灌注分数和T2 mapping影像指标的直方图参数,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诊断效能。结果 前列腺癌的表观扩散系数、真性扩散系数、伪扩散系数、灌注分数和T2 mapping的多个直方图特征第10百分位数、第90百分位数均值、中位数和最小值明显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36~-3.368,P<0.05),其中表观扩散系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T2 mapping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8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7%和96.87%。结论5.0T MRI多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显著诊断效能。
2025年07期 v.33;No.266 723-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舒俊杰;张岚;冯智超;
常规1.5T与3.0T MRI已广泛用于腹部成像,但在早期功能成像及亚解剖结构分辨方面仍受限。随着超高场MRI技术在扫描流程智能化、序列创新优化方面的发展,5.0T MRI在肝脏、胰腺及肾脏成像应用逐渐增多。5.0T MRI具有更高的图像信噪比、空间分辨率和组织对比度等特点,技术优势日益凸显。本文对5.0T MRI在腹部成像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在腹部实性器官中的应用潜力、临床价值和技术挑战。尽管5.0T MRI技术仍面临一些难题,其在腹部成像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临床诊断流程及治疗策略提供更为丰富的决策依据。
2025年07期 v.33;No.266 730-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