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与共识

  • 核医学18F-FDG PET/CT报告书写规范

    王茜;李囡;霍力;杨吉刚;艾林;李河北;富丽萍;张建华;杨志;

    <正>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临床应用的增加,氟-18标记氟代脱氧葡萄糖(flu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的诊断作用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18)F-FDG PET/CT报告是核医学医师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报告的内容可以体现影像医师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作为制订诊疗方案的依据,并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法定证据,

    2021年01期 v.29;No.21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头颈部影像学

  •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BRAF V600E、Galectin-3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唐丽娜;刘娜香;刘辉;周冬梅;沈友洪;吴周贵;杜忠实;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BRAF V600E、Galectin-3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8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85枚结节行常规超声、SWE、BRAF V600E及Galectin-3检测。所有患者根据术后或穿刺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两组SWE参数、BRAF V600E及Galectin-3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SWE及其联合BRAF V600E、Galectin-3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预测效能。结果恶性组弹性最大值(Emax)、弹性平均值(Emean)均高于良性组(P<0.036)。以Emean>20.2 kPa作为阈值,预测恶性结节的特异度(93.3%)高于Galectin-3(+)(73.3%)、SWE+Galectin-3(66.7%)及SWE+BRAF V600E+Galectin-3(66.7%)等;恶性组BRAFV600E基因突变及Galectin-3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组(P<0.005);SWE联合BRAF V600E预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0.9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3%、94.1%和98.5%,高于单独使用SWE、Galectin-3(+)和联合应用SWE+Galectin-3;而SWE联合Galectin-3较单独SWE提高了敏感度(88.6%比57.1%)和准确度(84.7%比6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E联合BRAF V600E、Galectin-3检测有助于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能力,从而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2021年01期 v.29;No.212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2 ]
  • 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

    何守伟;王知力;

    目的探讨与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相关的常规超声及经静脉超声造影(CEUS)特征。资料与方法对68例患者共68枚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对其中62枚行CEUS检查,所有淋巴结均获取病理结果。比较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的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差异,对各因素分别做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其对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良性和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短径、长短径之比、有无淋巴门、周围型/混合型血流、增强是否均匀、增强时有无淋巴门、外周向中心增强、增强时有无灌注缺损等超声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对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665、0.786、0.676、0.628、0.662、0.725和0.648。结论浅表淋巴结病变短径、长短径之比、有无淋巴门、周围型/混合型血流、增强是否均匀、增强时有无淋巴门、外周向中心增强、增强时有无灌注缺损等超声特征是鉴别诊断良恶性的指标。

    2021年01期 v.29;No.212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颈部实性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张琦;庄连婷;李家兴;黄瑛;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颈部实性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颈部淋巴结异常患者共158枚淋巴结,其中45例46枚淋巴结行CEUS,根据病理结果评价良、恶性淋巴结常规超声和CEUS特征的差异,分析恶性淋巴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对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淋巴结常规超声多表现为长短径之比(L/S)≤2(49/76,64.5%)、形态不规整(52/76,68.4%)、皮质回声异常(60/76,78.9%)、淋巴门偏移或消失(66/76,86.8%)、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70/76,92.2%),CEUS灌注模式多表现为向心或混杂型(18/22,81.8%)、灌注类型多为不规则灌注缺损型(14/22,63.6%),与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形态不规整(OR=3.024,95%CI 1.313~6.966)、皮质回声异常(OR=4.951,95%CI 2.107~11.634)、淋巴门偏移或消失(OR=5.192,95%CI2.010~13.414)、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OR=4.820,95%CI1.636~14.206)、向心或混杂型灌注(OR=5.921,95%CI1.293~27.107)、不规则灌注缺损型或微弱增强型(OR=5.659,95%CI 1.223~26.180)是恶性淋巴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常规超声、CEUS及两者联合鉴别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分别为81.8%、63.6%和95.5%,特异度分别为70.8%、91.7%和66.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777和0.811。结论常规超声联合CEUS可提高颈部实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

    2021年01期 v.29;No.212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 ]
  • 3D-BRAVO增强成像组学分析评估儿童脑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的价值

    白慧萍;张增俊;魏思文;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增强三维颅脑容积成像(3D-BRAVO)的组学分析在评估儿童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儿129例,其中IDH1基因突变型51例,IDH1基因野生型78例。收集术前2周内3D-BRAVO增强扫描图像,将所有患儿按照7∶3随机分配为训练组90例和验证组39例。通过图像病灶分割、组学特征提取、组学特征降维、建模、模型评价进行组学分析。结果临床组学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最优,验证组和训练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95%CI 0.85~0.98)、0.87(95%CI 0.77~0.96),敏感度分别为89.70%、84.36%,特异度分别为86.72%、89.15%(P均<0.01)。结论基于MRI的3D-BRAVO增强成像的组学分析,可在术前无创评估儿童脑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状态,为儿科医生诊断和治疗脑胶质瘤提供更多的信息。

    2021年01期 v.29;No.212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头颈部结节性筋膜炎的CT及MRI表现

    杨瀚;袁凤英;胡龙翔凤;郑婷;陈光祥;唐光才;

    <正>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是一种起源于筋膜组织的良性病变~([1]),其实质是纤维组织瘤样增生,好发于四肢,其次为躯干和头颈部~([2])。头颈部NF好发于面颈部皮下组织内,临床常表现为单发、快速生长的皮下结节,病程常<3个月,直径<4 cm,

    2021年01期 v.29;No.212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超声表现1例

    冯桂英;

    <正>1病例简介女,46岁。主诉:右耳肿物切除术后15年,右外耳道肿痛1年余,给予抗炎治疗无明显好转。家族史:患者兄长有鼻咽癌病史。专科检查:右外耳道中段可见肿胀隆起,触痛明显,右耳鼓膜窥不清。颞骨(乳突及内中外耳)CT平扫示右侧颞部及外耳道区软组织密度影,密度欠均匀,大小约29 mm×20 mm,

    2021年01期 v.29;No.212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乳腺影像学

  • 基于人工智能术前预测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的价值

    吴林永;赵羽佳;林鹏;李昕;杨红;何云;

    目的基于超声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术前预测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DCIS-MI)的鉴别模型,探索人工智能术前预测DCIS-MI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23例DCIS-MI的超声图像。在ITKSNAP软件进行图像分割,通过IntelligenceFoundry软件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并整理成数据集。数据集以7∶3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训练组用于构建预测模型,验证组用于评估预测模型的可靠性。训练组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以0.95为阈值去除高相关性特征,再使用统计检验联合随机森林的方法(1.25倍重要性均值为阈值)进一步选择重要特征。最后通过决策树机器学习算法构建DCIS-MI的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或验证模型效能。结果训练组纳入72例患者,其中56例DCIS、16例DCIS-MI;验证组纳入31例患者,其中24例DCIS、7例DCIS-MI。最终选择27项特征构建DCIS-MI的预测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90和0.73,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79、0.94、0.75和0.74、0.71、0.75。影像组学评分在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亚组的AUC均>0.77。结论基于超声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术前辅助诊断DCIS-MI的作用,为临床快速有效决策提供依据。

    2021年01期 v.29;No.212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超声影像组学标签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价值

    王瑛;陈英格;叶素敏;陈东;吴磊;刘再毅;刘敏;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超声的影像组学标签在术前诊断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超声图像,按照1∶2随机抽样选取TNBC与非TNBC共10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超声检查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训练组66例和验证组36例。通过ImageJ软件手动勾画病灶区域,使用Pyradiomics从每个病灶区域中提取1820个特征,经特征筛选后利用逻辑回归模型构建超声影像组学标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超声影像组学诊断TNBC的效能。结果最终选取4个关键影像特征用于构建超声影像组学标签。该标签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预测TNB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95%CI 0.768~0.964)、0.844(95%CI 0.716~0.972)。校准曲线显示该标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具有较好的校准度(P=0.765、0.895);决策曲线分析证实该标签能辅助临床决策。结论基于超声的影像组学标签在术前诊断TNBC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2021年01期 v.29;No.212 35-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3 ]
  • 自动乳腺容积成像与手持超声对触诊阴性乳腺的诊断价值比较

    宋灿许;马菁菁;李逢生;袁权;李林;刘瑞;

    目的比较自动乳腺容积成像(ABUS)与手持超声(HHUS)对触诊阴性乳腺患者诊断价值的差异。资料与方法纳入228例触诊阴性、术后经病理确诊乳腺患者的428枚手术切除乳腺病灶,比较ABUS与HHUS对病变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ABUS对触诊阴性乳腺患者病灶的检出率(97.2%)显著高于HHUS(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US的诊断准确率(90.9%)与HHUS(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US诊断触诊阴性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86.8%)高于HHUS(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US对于触诊阴性乳腺患者病变检出率高于HHUS,但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ABUS诊断触诊阴性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高于HHUS。

    2021年01期 v.29;No.212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参数联合年龄调整乳腺BI-RADS 4a类结节评级的价值

    闫雷;戚庭月;程莲;雷志锴;孙红光;

    目的分析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参数联合年龄调整乳腺影像数据和报告系统(BI-RADS)4a类结节评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192例200枚乳腺良、恶性结节的常规超声及VTIQ资料,其中60枚为BI-RADS 4a类结节。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VTIQ参数剪切波速度最大值(SWVmax)、剪切波速度最小值(SWVmin)、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mean)、剪切波速度中位数(SWVmedian)及年龄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并获取相应最佳截断值。评价2位检查者SWV测量值的一致性。利用VTIQ参数与年龄最佳截断值对60枚BI-RADS 4a类结节进行调整评级。结果不同检查者间对SWVmax、SWVmin、SWVmean及SWVmedian的一致性较好(ICC=0.962、0.911、0.951、0.911),上述参数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70、0.87、0.85。利用SWVmax>5.07 m/s及年龄>47岁对60枚BI-RADS 4a类结节调整评级后,24枚结节降为3类,并经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结节。结论 SWVmax联合患者年龄的评级调整方案可有效降低部分BI-RADS 4a类结节风险类别,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2021年01期 v.29;No.212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腹部影像学

  • ~(68)Ga-PSMA-11 PET/CT显像应用miPSMA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刘亚超;程诺;李云钢;袁露露;高江平;徐白萱;

    目的探讨分子成像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miPSMA)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以及前列腺癌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是否可预测D'Amico危险度等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68Ga-PSMA-11 PET/CT影像及临床资料,将miPSMA≥2分诊断为前列腺癌,最终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miPSMA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根据D'Amico风险组分层将前列腺癌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中低危组,比较两组前列腺癌灶的SUVmax差异。结果 38例患者中,前列腺癌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6例;miPSMA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3%(29/32)、66.67%(4/6)、86.84%(33/38)、93.55%(29/31)和57.14%(4/7)。高危组21例和中低危组1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SUVmax分别为24.99±28.18和11.29±1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结论 miPSMA评分诊断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但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较差;单独依据SUVmax无法预测前列腺癌的D'Amico危险度等级。

    2021年01期 v.29;No.212 47-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脾脏硬度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

    左辉兰;刘婷;李田;杨舒婷;高峰;

    目的评估脾脏硬度对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胃镜检查、Fibro Touch检查与血清学检查资料。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EV组和非EV组,比较两组患者肝脏硬度值(LSM)和脾脏硬度值(SSM);计算纤维化4项指标(FIB-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探讨4项指标的相关性,并比较SSM、LSM单独及与血清学指标联合预测EV的价值。结果 66例EV组患者LSM、SSM、APRI、FIB-4明显高于14例非E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SM与LSM、APRI、FIB-4均呈正相关(r=0.680、0.415、0.22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SSM是预测EV的影响因素(P=0.001)。LSM、SSM、FIB-4、APRI预测EV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6、0.880、0.733、0.732。SSM的AUC显著大于FIB-4和APRI(P<0.05),但与LS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指标LSM+FIB-4、LSM+APRI、SSM+APRI、SSM+FIB-4预测EV的AUC分别为0.832、0.832、0.878、0.887。SSM+FIB-4联合诊断模型的AUC最高,显著高于单项血清学指标(P<0.05),但与LSM、SSM及其他联合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ibro Touch测量SSM可有效预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EV的存在,其预测价值与LSM相似。

    2021年01期 v.29;No.212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低张水成像联合多模态MRI对十二指肠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谢丽卿;邓燕芳;林蓉;许东波;林祺;

    目的探讨低张水成像联合多模态MRI在十二指肠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十二指肠原发性病变的低张水成像联合多模态MRI征象及病理结果,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间各形态评价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差异。结果良性组25例,恶性组15例。良性组形态较规则18例(72.0%)、黏膜完整18例(72.0%)、管壁柔软16例(64.0%),恶性组形态不规则10例(66.7%)、黏膜破坏13例(86.7%)、管壁僵硬12例(80.0%),两组3个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组浸润周围组织与发生转移的比例均高于良性组(P<0.001);良性组ADC值>0.7×10~(-3) mm~2/s 23例(92.0%),恶性组ADC值≤0.7×10~(-3) mm~2/s 10例(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组TIC曲线Ⅰ、Ⅱ型23例(92.0%),恶性组TIC曲线Ⅲ型8例(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5,P=0.003)。结论良、恶性十二指肠原发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不同,且恶性病变的ADC值比良性低,TIC曲线以Ⅲ型为主。低张水成像MRI较常规扫描更有利于观察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联合多模态MRI有助于十二指肠原发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2021年01期 v.29;No.212 56-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超声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马亚;李颀;张震;肖萍;闫淯淳;姜茜;

    目的探讨经腹壁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先天性巨结肠儿童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检查的114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的超声声像图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和临床特征为诊断"金标准",计算超声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评价超声检查与诊断"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114例患儿中,23例(20.2%)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巨结肠相关小肠结肠炎(HAEC)6例,吻合口漏2例,各种瘘道形成3例,吻合口裂开2例,脱出肠管扭转2例,吻合口狭窄2例,病变段残留4例,术后出血2例。超声发现19例并发症,漏诊2例HAEC、1例吻合口裂开和1例脱出肠管扭转。超声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6%、100.0%、100.0%、95.8%。超声检查与诊断"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83,P<0.001)。结论经腹壁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并发症的监测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21年01期 v.29;No.212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及MRI表现

    李玲;陈维翠;刘波;胡少为;刘岘;

    目的探讨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Ⅰ-AIP)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I-AIP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 16例I-AIP中,14例IgG4水平升高;胰腺弥漫型受累9例,呈"腊肠状"改变,其中6例可见"胶囊征";局灶型受累7例。CT平扫呈均匀等或低密度,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轻度扩散受限,病灶内未见坏死、囊变、钙化征象,动态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显示主胰管弥漫性扩张6例,局限性扩张3例,伴肝内外胆管扩张8例。7例出现腹腔内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腹膜后纤维化。结论Ⅰ-AIP的影像表现多样,呈"腊肠状"改变、"胶囊征"、胰胆管受累及胰外器官受累等特征。结合血清学IgG4升高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

    2021年01期 v.29;No.212 65-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雄激素相关肝腺瘤的18F-FDG PET/CT显像分析

    王剑杰;马潞娜;田智勇;蒲朝煜;杨晖;谭瑞义;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雄激素相关肝腺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肝腺瘤患者5例,分析其~(18)F-FDG PET/CT表现。结果 5例肝腺瘤共25个病灶,平均直径(3.41±1.26)cm;其中8个病灶(直径>3.5 cm)伴瘤内出血,边缘区域FDG代谢程度接近或略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中心出血区无FDG摄取;17个无出血肝内病灶呈低密度、FDG代谢程度呈低/等代谢;肝腺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1.96±1.02。结论雄激素相关肝腺瘤的特征性PET/CT表现为易合并瘤内出血,其边缘区域代谢高于肝脏,不伴出血的肝腺瘤表现为均匀性低代谢或等代谢,功能融合影像是增强CT的辅助检查,对病变定性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021年01期 v.29;No.212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妇产科影像学

  • 产前超声预警征象对胎儿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

    韩吉晶;吴青青;王晶晶;王莉;张铁娟;孙丽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预警征象对胎儿主动脉缩窄(CO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COA胎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随访与产前诊断结果分为真阳性组及假阳性组,比较两组胎儿临床资料、超声图像及相关测量参数。结果真阳性组10例,假阳性组11例,真阳性率为47.6%。真阳性组与假阳性组胎儿首次诊断孕周[(25.10±3.38)周比(28.82±2.82)周,P=0.013]、三血管切面升主动脉与上腔静脉比值(RAAO/SVC)(0.94±0.08比1.10±0.10,P=0.001)及冠状切面动脉导管与主动脉峡部连接"Y"征显示率(20.0%比90.9%,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心室与左心室横径比值(1.28±0.21比1.38±0.19,P=0.280)及肺动脉与升主动脉比值(1.81±0.44比1.58±0.22,P=0.1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警征象联合孕周因素、RAAO/SVC比值及冠状切面"Y"征显示有助于降低胎儿COA诊断的假阳性率。

    2021年01期 v.29;No.212 73-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胎儿颅内实质性肿瘤的产前超声诊断

    刘军红;袁红霞;周启昌;黄道瑞;李世芬;郭俏;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颅内实质性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确诊的颅内实质性肿瘤胎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追踪随访结果。结果 13例胎儿超声诊断结果中,11例与解剖病理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84.6%,其中畸胎瘤4例、胶质细胞瘤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结节性硬化症2例、脂肪瘤2例。1例神经节星形胶质细胞瘤误诊为颅内出血;1例囊性成熟畸胎瘤误诊为血管瘤。颅内实质性肿瘤的主要超声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以实性(11例)及囊实混合性(2例)为主。不同病变内部回声及血供具有特征性,可合并脑中线移位(4例)、脑室扩张(2例)等间接征象。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发现胎儿有无颅内肿瘤。根据不同肿瘤的内部回声特征及肿瘤起源部位,可综合分析获得提示性诊断。

    2021年01期 v.29;No.212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肺动脉吊带1例

    刘军红;袁红霞;万红蓓;段湘玲;谭丽薇;

    <正>1病例简介女,28岁,G2P0,孕24周,产前超声系统筛查:胎儿心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房室连接一致,心胸比例未见明显失调,心轴未见明显异常;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及三血管气管切面均显示,肺动脉分叉切面显示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后方呈半环形,

    2021年01期 v.29;No.212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述评与综述

  • ~(18)F-FDG PET在大血管炎中的应用进展

    王自强;邹思娟;朱小华;

    <正>大血管炎(large-vessel vasculitis,LVV)主要分为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TA)和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t,GCA)。TA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通常延迟到血管闭塞期才能明确诊断。GCA可伴发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

    2021年01期 v.29;No.212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黄贵廉;陈智毅;

    <正>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乳腺癌分子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及Ki-67对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

    2021年01期 v.29;No.212 86-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 ]
  • 超微血管成像在乳腺及颈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赵利辉;忻晓洁;

    <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能量多普勒显像(power Doppler imaging,PDI)是描述肿瘤内血管的常用超声方法,在滤除杂波的同时低速血流一并丢失,仅可显示管径>0.2 mm的血管和流速相对较高的血流,无法反映病变内的真实微血管情况。超声造影(CEUS)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可提高对肿瘤新生血管的评估。

    2021年01期 v.29;No.212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 ]
  • 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急性再灌注高信号征的研究进展

    班然然;袁涛;许蕾;全冠民;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又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1])。MRI是评估AIS的重要影像学方法,既往研究探讨了高级扩散成像、灌注成像、酰胺质子转移成像等对AIS检出、侧支循环、治疗决策、预后评估方面的价值~([2-6]);常规MRI序列和非对比剂技术如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2021年01期 v.29;No.212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关于优秀论文优先发表的通知

    <正>为了尽快将影像学专业的新发现和重大科研成果在本刊发表,本刊针对符合以下条件的来稿实行优先审理和优先发表。1.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论文。2.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论文。3.研究具有重大创新,为国内首创或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并经专家审稿确认的论文。4.作者提出优先发表,并提供2位同行业内知名专家(不同研究单位)评议,包括研究的创新性、科学性以及同意优先发表的理由。

    2021年01期 v.29;No.21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欢迎订阅2021年《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正>《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北京医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协《临床医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医学影像学》、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

    2021年01期 v.29;No.212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读者·作者·编者

    <正>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撰写要求: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结构式摘要由目的、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 4个要素组成。目的中需简要交代研究的前提(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资料与方法中需简述研究类型(如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人口学(研究对象)或材料、分组、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摘要方法中不需要指明具体使用的统计学方法;

    2021年01期 v.29;No.212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稿约

    <正>《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和北京医院主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临床医学领域医学影像学方向。办刊宗旨:

    2021年01期 v.29;No.212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