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肺结节~(18)F-FDG和~(18)F-FLT PET/CT鉴别诊断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田嘉禾;杨小丰;陈萍;于丽娟;马黎明;辛军;冯蕙茹;赵周社;吴文凯;谭业颖;李宏利;王爽;

    目的:为探讨其他示踪剂补充18F-FDGPET/CT显像的不足、提供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组织国内6家医院进行18F-FDG/18F-FLT肺结节的研究。材料和方法:用规范化操作、随机、前瞻方式,收集55例临床诊断困难的肺结节病例的18F-FDG和18F-FLTPET/CT显像结果,通过盲法集中阅片方式,以病理组织学或确定临床证据为真实标准,分析双示踪剂PET/CT方式与单一示踪剂/显像方式的诊断效率,通过检查前后临床问卷方式,分析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结果:与18F-FDG、18F-FLT单显像比较,双示踪剂PET/CT使诊断特异性从58.97%-76.92%提高到89.74%,准确率从67.27%-74.45%提高到92.73%。以FLT/FDGSUV比值0.4-0.9为阈,可以最大程度区分肿瘤(16例)、结核(16例)和其他良性结节(23例)。双示踪剂PET/CT改变和部分改变了33%和14%病例的临床决策,除3例外,这些改变最终证实是正确的。结论:通过显示病变的不同生物学特征,18F-FDG/18F-FLT双示踪剂显像可以明显改善肺结节PET/CT的诊断效率,并可以对临床决策产生积极影响。

    2008年04期 No.77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408 ]
  • 结合PET/CT中CT征象与~(18)F-FDG最大SUV值提高诊断肺癌水平之方法学研究

    刘欣;陈萍;陈仰纯;蔡欣;田嘉禾;杨小丰;于丽娟;辛军;马黎明;冯惠茹;赵周社;李宏利;王爽;吴文凯;

    目的:探讨结合PET/CT中低剂量CT得到的CT征象和18F-FDG最大SUV值提高对肺癌诊断准确度。材料和方法:多中心临床实验中16例病理证实的肺癌病人和39例非肺癌肺占位病人,对其7项CT征象及病灶SUV值进行判定,并对得到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PET/CT中低剂量CT的扫描条件下,病灶的分叶征、长毛刺征、周围病灶、淋巴结肿大及18F-FDG摄取被引入回归模型,其中分叶征、长毛刺征和18F-FDG摄取对病变判断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得到的回归模型诊断效能为灵敏性68.8%、特异性94.9%、准确性87.3%。结论;CT征象对最大SUV值法诊断肺癌具有修正作用,其中长毛刺征和周围病灶的观察能明显降低最大SUV值法的假阳性率。

    2008年04期 No.77 24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476 ]
  • 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的MRI特点

    幸兵;李永宁;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杨义;马文斌;

    目的:探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垂体ACTH腺瘤的MRI特点。患者均行蝶鞍区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薄层增强和平扫,39例同时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MRI显示未见异常41例(15.4%),微腺瘤179例(67.3%),大腺瘤42例(15.8%),巨大腺瘤4例(1.5%);垂体卒中13例(4.19%)。MRI对垂体ACTH腺瘤的阳性发现率为84.6%(225/266);动态增强的阳性发现率为87.2%(34/39)。本组MRI未见异常和明确微腺瘤的术后内分泌治愈率分别为90.0%和87.8%,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蝶鞍区冠状位增强扫描有助于垂体ACTH微腺瘤的术前定位,动态增强扫描能提高垂体微小腺瘤的术前检出率。

    2008年04期 No.77 249-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07 ]
  • 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外伤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

    张惠琴;唐杰;吕发勤;李文秀;梁峭嵘;罗渝昆;王月香;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外伤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67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腹部外伤患者,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监测随访。结果:非手术治疗成功率61例(91%),4例中转手术治愈,2例死亡。超声造影发现肝外伤性动脉瘤1例,脾外伤性动脉瘤2例。非手术治疗成功组血流动力学持续稳定,损伤区逐渐缩小。中转手术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超声发现腹水进行性增加。超声造影显示实质内无增强区范围增大。结论:超声造影对腹部外伤的诊断和伤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2008年04期 No.77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28 ]
  • 弥散张量成像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的价值

    刘兆玉;孙博;范国光;王晓明;郭启勇;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鉴别脑内原发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测量行DTI检查的13例幕上高级别胶质瘤、8例单发转移瘤的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区及在大脑脚层面双侧皮质脊髓束的ADC值、FA值,并计算患侧/对侧FA相对值,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发转移瘤瘤周水肿区ADC值明显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ADC值;两者大脑脚层面患侧皮质脊髓束FA值轻度降低,ADC值无明显差异;相对FA值高级别胶质瘤较低。结论:瘤周水肿区ADC值对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的鉴别有意义;弥散张量成像提供更多瘤周受累纤维束病理改变的信息。

    2008年04期 No.77 25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41 ]
  • 多层螺旋CT不同延迟技术的血管成像的比较

    方红;宋云龙;张挽时;毕永民;纪旭东;祝红线;杨桦;樊红霞;王萍;田雨;

    目的:探讨团注(Bolus)技术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最佳延迟时间设定中的作用和意义。材料和方法:随机选取患者326例分三组进行比较,第一组87例采取经验值设定延迟时间;第二组109例运用智能跟踪技术启动扫描;第三组130例采取TestBolus技术,根据测得目标血管的时间-密度曲线设定延迟时间。结果:第一组图像质量优22例、良38例、差27例;第二组图像质量优62例、良44例、差3例;第三组图像质量优120例、良8例、差2例;TestBolus技术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经验值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智能组,腹主A组无显著差异(P>0.05),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用Test团注测试扫描技术设定延迟时间能得到优质的CTA原始图像,有利于多层螺旋CT取得更好的三维血管重建图像。

    2008年04期 No.77 259-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459 ]
  • 肾上腺皮质癌的超声表现

    范瑾;于晓玲;曹晓林;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的超声表现。材料和方法:经穿刺活检证实的8例肾上腺皮质癌,超声检测病变大小、位置、回声、边界、CDFI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有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果:8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中7例均准确定位,病灶最大径均>6cm,肿块以低回声为主,5例形态较规则,8例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5例CDFI于肿瘤内部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是发现及诊断肾上腺皮质癌的重要方法;病变的大小是鉴别肿块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2008年04期 No.77 263-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31 ]
  • 超声评价老年高血压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参数的研究

    王纯杰;高锐;潘翠珍;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材料和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定20例健康老年人及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达峰时间(Ts)、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的心肌运动速度Ve、Va和Ve/Va比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高血压组基底段前间隔、前壁及中间段左室前壁、后壁的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较正常组低(P<0.05),高血压组基底段后间隔、侧壁、后壁的心肌达峰时间较正常组慢(P<0.05)。高血压组其底段左室前壁、后壁及下壁Ve低于正常组(P<0.01,P<0.05),基底段后间隔、后壁及下壁Va低于正常组(P<0.05),中间段后间隔、后壁Ve及Va均低于正常组(P<0.05),Ve/Va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QTVI可于同一时相对不同的节段心肌进行多点取样,获得局域性心肌运动速度曲线,为评价左室整体和局域性收缩及舒张功能提供了新手段,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Ve/Va比值无法评判局域性舒张功能。

    2008年04期 No.77 26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7 ]
  • 类风湿性肺间质病变的CT表现

    章万强;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肺间质病变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搜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类风湿性肺间质病变17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17例中CT表现两肺周围部弥漫性磨玻璃样病变14例,其中小叶间隔增厚7例,支气管血管束增厚3例;胸膜粘连、增厚5例,其中伴有少量胸腔积液1例;两上肺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有空洞形成,两肺间质纤维化1例;两肺纹理增粗、扭曲、紊乱,夹杂网点状阴影2例。结论:类风湿性肺间质病变CT表现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表现复杂,缺乏特征性,CT必须紧密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2008年04期 No.77 27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96 ]
  • 月经周期对乳房热成像(TMI)的影响

    厚磊;崔月萍;王琴;金妲;杨晋萍;黄庚珍;王燕申;

    目的:观察和探索月经周期过程中乳腺TMI图像变化。材料和方法:采集8例完整月经周期的乳腺TMI图像(每天采集1次),观察月经周期中的温度变化。结果:乳腺(包括乳头和乳房)和肝区温度变化曲线接近理论上的女性月经周期基础体温曲线,第12~16天温度变异最大。结论:TMI检查前获取受检者月经周期的基本情况是必要的;TMI乳腺检查应适当避开排卵前后。

    2008年04期 No.77 27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63 ]
  • 小儿Meckel憩室的超声表现

    李晓英;钱晶晶;蒋国平;叶菁菁;何瑾;

    目的:分析小儿Meckel憩室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对此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Meckel憩室患者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超声对Meckel憩室检出率为56.7%,根据Meckel憩室形态,将声像图主要分成以下四种类型:(1)管状低回声;(2)囊状回声;(3)靶环样回声;(4)混合性回声。结论:超声对此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2008年04期 No.77 276-277+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1 ]
  • 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实时超声造影特征

    倪秋杰;杨斌;朱昆生;陆地;陆永萍;黄燕玲;

    目的:探讨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材料和方法:对126例常规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病变或可疑肾脏占位病变的患者,使用声诺维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将结果与病理对比。结果:肾透明细胞癌造影增强模式多表现为快速增强、快速减退;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造影增强模式多表现为延迟增强、延迟减退;肾囊肿造影模式表现为造影剂灌注缺如区周边清晰光滑,囊肿内无造影剂显示。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超声造影时相、增强模式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2008年04期 No.77 27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86 ]

作者·读者·编者

病例报告

短篇论著

  • 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瘤形成的价值

    高玲玲;姚渭清;倪金洪;汪洁;郁怡;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侵犯冠状动脉并致冠状动脉瘤形成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5-12175例川崎病患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包括冠状动脉的位置、走行及内径大小,冠状动脉与主动脉的内径的比值,参照KATO冠状动脉造影的四级分法诊断冠状动脉瘤。结果:所有患儿的超声图像均清晰,以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心尖五腔切面显示左、右冠状动脉主干为最佳。4例符合动脉瘤诊断,其中3例为2级,1例为3级。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的内径及形态、及早发现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瘤,有助于川崎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

    2008年04期 No.77 280-28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74 ]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四肢假性动脉瘤的价值

    韦兴来;殷红霞;

    目的:探讨四肢假性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动脉造影/手术证实的四肢假性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31例在受损动脉旁探及搏动性无回声或混合回声区,囊壁无正常动脉壁的3层结构。囊腔内可见五色镶嵌或红、蓝各半血流信号。囊腔通过破口与受损动脉相通,在破口处探及高速"双向双期"血流频谱。压迫病变近端动脉时囊瘤变小、彩色血流信号减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假性动脉瘤准确、简便、无创,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2008年04期 No.77 282-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93 ]
  • 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诊断

    黄渺新;钟福兴;刘少强;

    目的:研究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12~2006-06我院19例经CT诊断的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表现特征。结果:19例中,灰质异位7例,CT表现为白质内结节样、块样或带样的异位灰质灶;脑裂畸形8例,CT表现为横贯大脑半球内衬有皮质的裂隙;巨脑回畸形3例,CT表现为脑回变宽变平、脑皮层增厚、脑白质减少;无脑回畸形1例,CT表现为脑表面光滑、脑回脑沟消失。结论:神经元移行异常为先天性畸形,CT有特征表现能做出诊断。

    2008年04期 No.77 284-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87 ]
  • 囊性脑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

    易亚辉;李刚;周建胜;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囊性脑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共28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囊性脑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多发2例,单发15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大脑半球14例,其中位于脑皮质及皮质下区13例。单囊型10例,大囊小结节型4例。位于小脑呈大囊小结节型3例。CT平扫表现为囊性低密度,边缘有环状略高密度包膜15例和包膜毛糙2例。囊内液体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增强呈环状增强15例,结节状增强4例。病灶周围无明确水肿2例、中度水肿10例和重度水肿5例。结论:囊性脑转移瘤多位于脑皮质及皮质下区,CT、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正确诊断。

    2008年04期 No.77 286-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06 ]
  • 急性胰腺炎致肝脏CT低密度的临床意义

    袁家长;李亮;陈广颖;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致肝脏低密度的临床价位。材料和方法:测量60例急性胰腺炎肝脏CT值的改变并作跟踪随访对比1个月。结果:60例急性胰腺炎中继发肝脏低密度16例,其中5例复查,肝脏低密度恢复正常。结论:急性胰腺炎致肝脏低密度为一过性改变,可能与肝脏代谢障碍和门静脉受压有关。

    2008年04期 No.77 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27 ]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陈亚玲;刘玉珂;郭树农;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CT引导下穿刺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CT表现及穿刺病理结果,其中22例有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穿刺成功32例(84.2%),失败2例(5.3%),取出病理组织少4例(10.5%)。16例穿刺成功并进行手术者穿刺病理与术后病理完全相符。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准确、安全,在诊断骨肿瘤及瘤样病变中应用价值较大;正确选择靶点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多点穿刺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2008年04期 No.77 289-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96 ]
  • HIV脑炎的CT表现

    史恒瑞;江铭;赵建民;

    目的:探讨HIV脑炎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清免疫学证实的16例HIV脑炎的CT表现。结果:16例HIV脑炎中CT表现单纯脑萎缩3例,双侧基本对称的脑白质低密度8例,双侧不对称脑白质低密度3例,单侧发病2例,伴不同程度脑萎缩8例。结论:CT是HIV脑炎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CT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和血清学检查。

    2008年04期 No.77 29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72 ]
  • 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

    李培莹;王爱华;

    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我院手术病理证实5例颅内黑色素瘤(原发性4例,转移性1例)的3例CT和4例MRI表现。结果: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影2例和低密度影1例,均明显增强。MRI平扫呈短T1短T2信号3例和长短T1短T2信号1例。结论:颅内黑色素瘤CT无特征性;MRI有一定特征,MRI是诊断黑色素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2008年04期 No.77 293-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88 ]
  • 青年女性肺癌的CT诊断

    柴瑞新;黄宝生;

    目的:总结青年女性肺癌的临床、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青年女性肺癌的临床、CT表现。结果:本组31例,年龄26~40岁,平均35.1岁。临床主要表现:咳嗽、咳痰15例(占48.4%),气短8例、发热7例和胸痛5例;肺外症状7例(22.6%)。均无吸烟史。发病部位:右肺21例(67.7%)、左肺8例和双肺2例。大体分型:周围型19例(占61.3%)、中央型10例(32.3%)和弥漫型2例。CT表现:19例周围型肺癌中,肺内肿块16例,其中14例肿块最大径为4~7cm。肿块边缘分叶征16例、毛刺征5例、棘状突起3例,肿块胸膜侧小片影9例,肿块内小泡征4例,均未见钙化及空洞。肺内单发结节3例,最大径1~3cm,小泡征1例。10例中央型肺癌均表现为肺门区肿块,合并叶支气管狭窄4例、平截状阻断3例,主支气管狭窄2例,叶支气管及主支气管均狭窄1例。合并阻塞性肺炎5例、肺不张1例。双肺大小不等的弥漫性结节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2例,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胸腔、心包积液15例。脑转移3例,肺转移2例,肝转移1例,骨转移1例。病理类型以腺癌12例,鳞癌8例(共占64.5%)。结论:青年女性肺癌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肺外症状多,易误诊,转移早。CT扫描是青年女性肺癌的重要检查方法。

    2008年04期 No.77 295-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42 ]
  • CT诊断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价值

    陈占武;贺东;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结果与CT诊断相符5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例和肠系膜上静脉栓塞4例。误诊为绞窄性肠梗阻1例。结论:螺旋CT能快速无创伤地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2008年04期 No.77 297-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13 ]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

    宁尚峰;廖玲;

    目的:探讨CT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结果:术前1例诊断确诊,4例误诊。胆囊不同程度增大和胆囊壁增厚5例、壁内见不规则低密度灶4例、黏膜线完整3例、胆囊结石4例和肝脏局部性受侵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示"夹心饼干征"3例和环形增强3例。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炎,胆囊壁增厚及壁内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夹心饼干征"和环形增强,均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2008年04期 No.77 299-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70 ]
  • CT气腹造影诊断术后局限性腹壁肠粘连

    蔡晓军;叶道斌;邱凯;

    目的:探寻CT气腹造影诊断局限性腹壁肠粘连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例腹部术后疑有腹壁切口肠粘连患者,采用滴注法腹腔内注气,CT气腹造影并分析其横轴位和多平面重建图像的表现。结果:3例CT气腹造影均清晰显示肠管、大网膜与腹壁切口局部的粘连,其余区域未见粘连,和随后进行的腹腔镜手术所见完全吻合,并清晰显示与腹壁相连的肝圆韧带、镰状韧带。结论:CT气腹造影能清晰地显示出术后腹壁肠粘连的粘连类型、分布和范围等形态特征,操作简便、易行,是诊断术后腹壁肠粘连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008年04期 No.77 301-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86 ]
  • DR、CR和屏-片系统的IVP摄影效果比较

    张立新;彭如臣;牛延涛;王树芝;

    目的:比较DR、CR和屏-片系统IVP(静脉尿路造影)摄影效果。材料和方法:IVP用美国友通公司E-Com2000DR检查70例,用KodakCR400plus行CR检查59例,用F78-ⅢAmA屏-片检查48例,相应影像设备。比较DR、CR和屏-片系统IVP尿路显示情况、检查时间、用片数量及影像质量、辐射剂量等项指标。结果:DR、CR和屏-片系统IVP综合效果,DR最优,CR其次,屏-片系统第三。结论:IVP综合摄影效果比较,DR是最理想、效果最好的检查方法,CR其次,屏-片系统第三。

    2008年04期 No.77 303-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5 ]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后处理技术诊断输尿管息肉的价值

    赵绘萍;王维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后处理技术诊断输尿管息肉的价值。材料和方法:7例经病理证实为输尿管息肉患者,行静脉肾盂造影及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并行各期多平面重建及延迟期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2例逆行肾盂造影。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5例静脉肾盂造影显示梗阻段输尿管扩张,其内可见多种形态充盈缺损。2例患侧肾盂输尿管未显影,行逆行造影,其中1例发现病变,另1例导管未能通过。7例CT多期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及延迟期MIP三维重建均发现病变,4例显示腔内软组织密度影,3例显示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合并高密度结石。增强扫描动脉期中度增强,静脉期及延迟期明显持续增强。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后处理技术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肾功能情况,并对病变性质做出初步诊断,提高输尿管息肉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2008年04期 No.77 306-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20 ]
  • 软组织纤维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20例分析)

    肖榕;崔玉敏;陆非;

    目的:分析纤维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软组织纤维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X线平片20例、CT4例、B型超声3例和MRI1例。结果:X线表现为软组织肿块20例,肿瘤内钙化4例,邻近骨质侵蚀破坏7例。CT检查4例,CT表现软组织密度肿块影4例,密度不均匀1例,密度均匀3例,斑点状钙化灶1例,伴肋骨破坏1例。B型超声检查3例,超声显示不均匀回声3例。MRI检查左上臂1例,软组明显肿胀以短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影,抑制序列呈高亮信号影。结论:软组织纤维肉瘤有一些影像学特点,但诊断均需依靠病理。

    2008年04期 No.77 308-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74 ]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脾动脉瘤的价值

    范荣;金中高;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脾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层螺旋CT腹部检查发现的7例脾动脉瘤的MSCTA表现,血管成像方法为容积再现(VR)、表面覆盖显示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法(CPR)。结果:7例均发现脾动脉瘤,其中单发5例,多发2例。VR、SSD、MIP、MPR、CPR均可明确显示脾动脉瘤,但以VR为最佳。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手段,能准确显示脾动脉瘤,可作为诊断和随访脾动脉瘤首选检查方法。

    2008年04期 No.77 310-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05 ]
  • 肾上腺囊肿的螺旋CT诊断

    黄永础;汪林;许淑惠;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和鉴别诊断对肾上腺囊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折2003-05~2006-12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肿22例的CT表现。结果:22例中,肾上腺假性囊肿8例、肾上腺内皮囊肿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并囊变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囊变5例和肾上腺转移瘤并囊变4例,均为单侧发病。CT表现:肾上腺区低密度影,圆形5例、椭圆形17例,病灶大小约1.5~18cm,平均9.75cm。边界清楚。囊肿单房21例、多房1例,囊壁薄而滑,其囊内CT值10~52Hu,平均31Hu。单纯性肾上腺囊肿增强扫描未见增强,而肿瘤囊变的肾上腺囊肿其囊壁较厚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螺旋CT检查对肾上腺囊肿的诊断较有特征性,增强前后CT扫描的对比分析是诊断肾上腺囊肿的有效手段。

    2008年04期 No.77 312-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62 ]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超声观察

    张宏;张晨芳;康慧鑫;周楠;

    目的:探讨B型超声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观察11例经临床和纤维乳管镜确诊为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患者用B型超声其声像学表现,并于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复查。结果:治愈7例,显效1例,有效3例。治疗前乳腺导管呈节段性扩张7例,局部囊状扩张4例,治疗后乳腺导管节段性扩张及囊性扩张消失7例,管状及囊性扩张缩小或数量减少4例。结论:乳腺导管囊性扩张症的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性,对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08年04期 No.77 315-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1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