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影像学

  • 全模型及混合型迭代重建算法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影响

    贾德召;王一婧;马跃;马少卫;侯阳;

    目的评价常规剂量及低剂量下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及混合迭代重建(HIR)算法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患者危险度分层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疑诊冠心病患者18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每例患者均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CT扫描。常规剂量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混合型迭代(iDose4)及IMR计算,低剂量数据采用iDose4及IMR重建,分别记作常规FBP组、常规i Dose4组、常规IMR组、低剂量i Dose4组及低剂量IMR组。按照CACS值将患者分为低风险(1~10分)、低中风险(11~99分)、中风险(100~399分)和高风险(>400分)亚组。以常规剂量FBP重建方法的CACS为"金标准",分别比较不同剂量下iDose4组及IMR组与常规剂量FBP组CACS的总体及各亚组的差异。结果常规iDose4组总体及不同风险亚组CACS与常规FB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低剂量iDose4组总体CACS与常规FB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但是在高风险亚组,其CACS高于常规FBP组(P<0.017),而常规IMR组、低剂量IMR组总体及不同风险亚组均低于常规FBP组(P<0.017)。常规FBP组与其他组危险度评级一致性较好(Kappa=0.969、0.786、0.853、0.633)。结论 iDose4与FBP算法对CACS无明显差异,对危险度分层无明显影响,而IMR算法显著降低CACS,从而影响患者的危险度评级。

    2020年04期 v.28;No.203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35 ]
  • 微型经食管超声探头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侯翠;徐秋琴;王辉;丁粤粤;李炘;孙凌;

    目的研究微型经食管超声探头(micro-TEE)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其诊断准确性及图像质量。资料与方法收集行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68例患儿,术中行micro-TEE监测,与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果比较,评估其诊断准确性。根据体重将患儿分为A组(<3.5 kg)、B组(3.5~7.0 kg)和C组(>7.0 kg)。对术中图像进行评分,比较3组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术中micro-TEE监测68例,发现残余问题13例,2例立即再处理;发现心功能减低3例,其中1例协助决定延迟关胸。术后TTE发现残余分流18例,心功能减低5例,均无需再次手术。术中micro-TEE与术后TTE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图像质量评分显示,3组间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cro-TEE术中监测可获得准确、满意的图像,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手术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20年04期 v.28;No.203 246-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8 ]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重度子痫前期左心房形态及功能

    孙菲;孙博;丛娟;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估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的左心房形态及功能。资料与方法选取45例SPE患者作为SPE组,43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RT-3DE获取左心房容积参数最大、最小及收缩前容积(LAVmax、LAVmin及LAVpre);采用2D-STI获取左心房各时相应变:储器期(LASr)、管道期(LAScd)及泵期应变(LASct)。比较两组参数的差异,分析相关参数与左心房各时相应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E组LAVmax、LAVmin及LAVpre较高,LASr及LAScd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为LASr(β=-0.313、0.359,P<0.01)和LAScd(β=-0.416、0.349,P<0.01)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RT-3DE和2D-STI可定量评估SPE的左心房形态及功能。

    2020年04期 v.28;No.203 251-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39 ]

腹部影像学

  • DCE-MRI及IVIM模型在直肠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及其灌注参数的相关性

    刘晓冬;刘爱连;李烨;田士峰;韩铮;赵莹;徐明哲;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不同模型在直肠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比较两者灌注指标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收集行动态增强及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扫描,且经手术或肠镜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37例患者,其中高分化11例,中分化12例,低分化14例,测量DCE-MRI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IVIM模型中标准表观扩散系数(标准ADC)、双阶单指数纯扩散系数(D-mono)、灌注系数(D*-mono)、灌注分数(f-mono)及双阶双指数模型纯扩散系数(D-Bi)、灌注系数(D*-Bi)、灌注分数(f-Bi),检验数据一致性,比较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直肠癌各参数值的差异及各组间参数值的差异,分析各灌注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者间测量数据一致性良好(ICC>0.5)。DCE-MRI参数Ktrans、Ve值及IVIM模型参数D-mono及D*-mono值在不同病理分级的直肠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Ktrans及Ve值均高于高分化组;低分化组D-mono值低于高分化组,D*-mono值高于高分化组,且随着分化程度降低,D-mono值逐渐降低,D*-mono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与f-Bi呈正相关(r=0.365,P=0.026)。结论 DCE-MRI及IVIM模型可为直肠癌病理分级的术前评估提供较可靠的定量参数。IVIM模型的f-Bi值与DCE-MRI灌注参数Ve具有相关性。

    2020年04期 v.28;No.203 256-259+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371 ]
  • 640层动态容积CT心电门控技术评估急性胰腺炎脾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化

    宋健;苏云杉;毛崇文;刘娇;向述天;

    目的应用640层动态容积CT(DVCT)心电门控技术获得急性胰腺炎(AP)脾动脉血管壁弹性度(D)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改良CT严重度指数(MCTSI)、床旁严重指数(BISAP)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采用640层DV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对40例AP组和21例非AP组受试者进行胰腺增强扫描,获得1个心动周期内脾动脉轴位面积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并计算D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值对AP的诊断效能。由MCTSI、BISAP两项指数对AP组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分析其与AP组D值的相关性。结果 AP组与非AP组D值分别为(6.09±1.83)×10~(-3)/mm Hg、(8.32±1.05)×10~(-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CTSI评分分级,AP组不同严重程度亚组间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重度与非AP组D值差异有统计学异意义(P均<0.05)。D值对诊断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最佳临界值为7.31×10-3/mm Hg,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0%和85.7%。AP组的两项指数与D值均呈负相关(r=-0.937、-0.658,P均<0.001)。结论 640层DV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对D值的定量分析可能是对AP的一种影像量化标记,D值的变化表明了AP的严重程度。

    2020年04期 v.28;No.203 260-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81 ]
  • 肝小静脉闭塞症与布-加综合征的CT鉴别诊断

    张茜;张禹;朱友志;骆祥伟;

    目的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与布-加综合征(BCS)的CT鉴别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收集20例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的HVOD及20例经介入或手术确诊的BCS患者,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总结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HVOD患者侧支循环数显著少于BC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可出现肝静脉狭窄,但BCS患者更易出现闭塞及远端下腔静脉扩张(P<0.05)。BCS患者更易出现下肢水肿(P<0.05)。16例HVOD患者有服用"土三七"等中药史。HVOD患者中,17例出现3支肝静脉周围正常肝实质强化(即"三叶草"样强化);BCS患者中无此征象出现。HVOD及BCS患者均可出现"地图样"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VOD患者肝静脉可狭窄,但多保持通畅,下腔静脉无扩张,侧支循环少,较少出现下肢水肿,且多有服用"土三七"等中药史。"三叶草"样强化是HVOD的重要强化特点。

    2020年04期 v.28;No.203 2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2 ]
  • 灰阶超声影像组学鉴别肝细胞肝癌与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

    林莹;冯湛;蒋国平;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灰阶超声的影像组学方法对肝细胞肝癌(HCC)和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124例,其中IMCC 62例,HCC 62例,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按7∶3分割,使用MaZda软件手动勾画病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应用LASSO算法与10折交叉验证方法进行降维与选择特征参数,然后建立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特征筛选后,建立基于直方图偏度(β=-5.39,OR=4.55)、直方图99%百分位数(β=-0.02,OR=0.90)、灰度共生矩阵对比度(β=-6.79,OR=1.16)、灰度共生矩阵共生和均值(β=-7.06,OR=1.01)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在测试数据中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94。结论灰阶超声图像同样蕴含肿瘤异型性信息,应用基于灰阶超声图像的影像组学方法对HCC和IMCC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

    2020年04期 v.28;No.203 269-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369 ]
  • 儿童盆腔非典型性孤立性纤维瘤1例

    王姣;丁玉爽;周海春;

    <正>1病例简介男,11岁,主诉:无明显诱因脐周痛为主腹痛1 d。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未升高。CT检查:盆腔见巨大占位,边界尚清,大小约106 mm×87 mm×115 mm,以实性密度为主,肿块内可见散在低密度灶;增强扫描肿块与右侧提肛肌关系密切,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多发低密度区未见强化(图1A~F);肿块由双侧髂内动脉供血,以右侧为主,盆底静脉纡曲扩张;实性部分平扫CT值43 Hu,增强扫描动脉期121 Hu、静脉期160 Hu、延迟期126 Hu。初步诊断:盆腔横纹

    2020年04期 v.28;No.203 273+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6 ]
  • 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1例

    刘文怡;丁媛;郭源;王建红;

    <正>1病例简介女,9岁,主诉:持续性右上腹疼痛2周伴发热,抗感染治疗无效。体格检查: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正常,CA19-9>1000 U/ml。超声表现见图1A、B。上腹部三维CT(图1C、D)诊断:肝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肝间叶性错构瘤。术中

    2020年04期 v.28;No.203 274-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09 ]

骨骼肌肉影像学

  • 定量CT分析年龄、腹部脂肪与骨密度的关系

    潘亚玲;陈彤彤;王晗琦;常蕊;程晓光;陆勇;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探讨腹部脂肪及骨密度(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腹内脂肪(VAT)与BMD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选取行低剂量胸部CT联合Q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442例,其中男1522例,女920例,根据年龄分为5个年龄段:30~39、40~49、50~59、60~69、70~90岁。采用QCT测量L2中心层面腹部总脂肪(TAT)、VAT、皮下脂肪(SAT)及腰椎BMD。分析不同性别各年龄段间TAT、VAT、SAT、BMD的差异及TAT、VAT、SAT与BMD的相关性。结果 50岁以上男性各年龄段TAT、VAT高于30~39岁男性(P均<0.01),而SAT低于30~39岁男性(P均<0.05)。50岁以上女性各年龄段TAT、VAT、SAT高于30~39岁女性(P均<0.001)。50岁以上男性及女性各年龄段间TAT、VAT、SA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49、50~59岁年龄段分别较上一年龄段VAT明显增多(P均<0.01),BMD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P均<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VAT是女性BMD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89,P=0.007),TAT、SAT不是BMD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腹部脂肪和BMD随年龄发生变化,男性和女性均在40~59岁出现VAT明显增多。VAT可能是女性BMD的独立负性影响因素。

    2020年04期 v.28;No.203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338 ]
  • ~(99)Tc~m-MDP骨显像评估脊柱骨样骨瘤及成骨细胞瘤射频消融效果

    宋乐;姜亮;韩嵩博;张卫方;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骨显像对脊柱骨样骨瘤和成骨细胞瘤射频消融疗效评估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射频消融的7例脊柱骨样骨瘤及成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分析骨显像、CT表现与患者症状、随访结果的关系。结果 7例患者(其中骨样骨瘤4例,成骨细胞瘤3例)接受8次射频消融。治疗后2例无疼痛复发,第3、6个月骨显像呈轻度浓聚,其中1例第3个月CT示病变缩小,第12个月消失。3例第4~5个月疼痛复发,骨显像呈轻度浓聚1例,显著浓聚2例,同期CT示病变较治疗前均无变化,继续随访患者疼痛消失。2例射频消融后仍有间断轻度疼痛,第9、12个月骨显像均呈显著浓聚,同期CT示病变缩小1例,增大1例,患者后续分别行手术和再次射频消融。结论骨显像能够早期判断骨样骨瘤和成骨细胞瘤射频消融后病变的活性。骨显像轻度浓聚预示病变治愈,显著浓聚提示病变尚存活性,需继续随访。

    2020年04期 v.28;No.203 281-284+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3 ]
  • 超声引导液压松解盂肱关节囊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

    栗平;王东海;郭芳芳;武丹妮;袁振宇;

    目的评价可视化超声引导下液压松解盂肱关节囊治疗冻结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纳入55例冻结肩患者,其中Ⅰ期患者17例,Ⅱ期23例,Ⅲ期15例,在可视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针经肩关节后斜上方路径液压松解盂肱关节囊,松解治疗后联合同步肩关节康复训练。初次治疗及末次治疗后4周应用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评定其治疗效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55例冻结肩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均有效,其中评分为优37例,良18例。37例评优的冻结肩患者中,Ⅰ、Ⅱ、Ⅲ期分别为15例(88.2%)、13例(56.5%)、9例(60.0%)。18例评良的冻结肩患者中,Ⅰ、Ⅱ、Ⅲ期分别为2例(11.7%)、10例(43.4%)、6例(40.0%)。各期冻结肩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期冻结肩患者疗效显著,治疗后1周疼痛及关节活动度基本缓解,4周内症状基本消失。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一次性穿刺成功,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未发生明显不适及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液压松解盂肱关节囊治疗冻结肩安全、有效,本穿刺路径治疗联合系统的肩关节康复训练有效提高冻结肩的治疗效果。

    2020年04期 v.28;No.203 285-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16 ]
  • 双能CT能谱曲线及骨钙CT值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

    刘斋;高志梅;雷立存;赵君禄;任庆云;

    目的探讨双能CT能谱曲线及骨钙CT值对腰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84例疑似骨质疏松患者行腰椎(L3、L4)双能CT扫描及双能骨密度检查,并经双能CT图像后处理获得能谱曲线斜率及骨钙CT值。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T值,并分为非骨质疏松组58例和骨质疏松组26例。比较两组能谱曲线斜率和骨钙CT值的差异,分析能谱曲线斜率和骨钙CT值与DXA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骨钙CT值小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椎体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3能谱曲线斜率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59、0.59,P<0.01);L4能谱曲线斜率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0.63,P<0.01);L3骨钙CT值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1、0.61,P<0.01);L4骨钙CT值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0.57,P<0.01)。结论双能CT能谱曲线斜率及骨钙CT值可较好地反映腰椎骨密度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2020年04期 v.28;No.203 290-293+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27 ]
  • 左侧大腿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1例

    吴硕;程念岚;李邦国;徐春艳;张雪梅;

    <正>1病例简介男,41岁,主诉:体检发现大腿内侧包块12 d。体格检查:左侧大腿上段内侧扪及一包块,表面粗糙,无压痛,位置较深,边界不清,质韧,可移动,左下肢关节活动度良好,肢端无感觉和运动异常。MRI检查(图1A~D)诊断:左大腿根部肿瘤。行左侧大腿肿瘤扩大切除术+病理活检术,术中见左侧大腿根部

    2020年04期 v.28;No.203 294-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26 ]

妇产科影像学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序列定量评估孕中晚期胎盘弥散及灌注的研究

    庞颖;包雨微;祝婷婷;

    目的探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采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定量测量正常胎盘孕中晚期血流灌注及弥散情况的可行性,以及其与孕周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纳入43例超声检查显示胎儿畸形并行MRI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所有孕妇均在行超声检查72 h内行MRI检查,常规MRI形态学序列T2 HASTE和T1WI压脂序列扫描后行IVIM扫描。剔除图像伪影较重或变形明显的3例。由2名MRI阅片医师分别测量40例胎盘快速表观扩散系数(D)、慢速表观扩散系数(D*)、快速扩散所占容积分数(f),并评价一致性;分析其与孕周之间的关系。结果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2名医师测量D值(ICC=0.814,P<0.05)和f值(ICC=0.911,P<0.05)一致性良好,D*值的一致性一般(ICC=0.746,P<0.05)。对于正常妊娠的胎盘,孕中晚期f值为(35.81±8.84)%,与孕周呈负相关(r=-0.491,P=0.003);D*值为(90.67±27.14)×10-3 mm2/s,与孕周呈负相关(r=-0.380,P=0.027);D值为(1.36±0.16)×10-3mm2/s,与孕周无相关性(r=0.076,P=0.314)。孕中晚期孕妇侧胎盘的f值为(42.12±8.79)%,胎儿侧为(32.76±11.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P<0.05)。结论 IVIM序列测得孕中晚期孕妇正常胎盘的D、f值用于评价胎盘弥散及血流灌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f值和D*值均与孕周呈负相关,可用于孕妇胎盘血流灌注评价。

    2020年04期 v.28;No.203 296-299+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08 ]
  • 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对孕妇产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许翔;刘新秀;陈玲;叶新鲜;曾锦树;包中涛;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GH)和子痫前期(PE)对孕妇产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纳入产检并分娩的123例产妇,依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分为正常妊娠的对照组、GH组和PE组。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孕前及产后6周、12周和24周进行右侧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检测。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FMD值和组间相同时间点FMD值;分析产后24周FMD值对GH和PE孕妇产后内皮功能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GH组和PE组产妇产后不同时期FMD值呈上升趋势(P<0.05)。各组产妇不同时间点F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后6周、12周及24周组间FMD值为对照组>GH组>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重指数、舒张压为GH组和PE组FMD值变化的影响因素(P<0.05)。产后24周FMD值对GH及PE产妇产后内皮功能异常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DRAGON评分AUC=0.821,95%CI 0.756~0.952,P<0.001)。结论 GH和PE母体产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持续受损。产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对于识别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4期 v.28;No.203 300-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310 ]
  • 多层螺旋CT对继发性附件扭转的综合评估

    张晓辰;宋德领;康志勇;郭亚哲;纪蒙蒙;崔书君;

    目的探讨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评分系统。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伴有附件肿物的继发性附件扭转患者37例,以及伴有腹痛、附件肿物的对照组患者34例,分析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综合评分系统(AT-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继发性附件扭转以下CT特征发生率较高,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X~2=4.41,P<0.05)、附件出血(X~2=12.68,P<0.001)、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X~2=13.62,P<0.001)、旋涡征(X~2=10.71,P<0.05)、附件周围脂肪模糊/腹水(X~2=5.82,P<0.05)。其中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敏感度及诊断价值最高,为81.1%(ROC曲线下面积0.71),旋涡征特异度最高,为91.2%。ATCI诊断效能优于任意单一CT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83),评分0~2分继发性附件扭转可能性小,3~4分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评分>4分,则高度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且特异度为100%。结论继发性附件扭转具有典型的CT特征,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附件出血、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旋涡征、肿物周围脂肪模糊/腹水。AT-CI是综合了继发性附件扭转全部CT特征的实用评分系统,提高了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诊断准确性。

    2020年04期 v.28;No.203 304-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8 ]
  • 超声在妊娠早期筛查剖宫产后胎盘植入中的应用

    黄泽嫦;黄苑铭;黄冬平;彭鸿运;张婕;李宇斯;郑丽;林雁朝;

    目的评价产前超声在妊娠早期诊断胎盘植入高危孕妇(具有剖宫产史合并胎盘低置)是否存在胎盘植入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筛选有剖宫产史、胎儿头臀径45~84 mm且合并胎盘低置的904例孕妇。所有患者的胎盘均经手术证实或随访其胎盘情况;分析确诊为胎盘植入患者早孕期胎盘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计算早孕期筛查胎盘植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产后证实胎盘植入42例(4.65%)。早孕期超声诊断胎盘植入40例,未诊断胎盘植入864例,其中超声误诊6例、漏诊8例胎盘植入。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95%和99.30%;胎盘植入超声征象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胎盘内漩涡形成(64.70%)、胎盘后方彩色多普勒血流增多(55.88%)、胎盘后间隙消失(44.12%)及子宫下段前壁肌层菲薄与胎盘分界不清(35.29%)。早孕期超声诊断为胎盘植入,且产后证实为胎盘植入的34例患者中,均出现1种和(或)以上胎盘植入的超声征象;早孕期超声未发现胎盘植入的856例患者中,仅8例出现1种上述征象。与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比较,前置胎盘无植入以及无前置胎盘无植入患者在胎盘漩涡、胎盘后间隙消失、子宫下段前壁肌层薄而不清、胎盘后方彩色血流增多等超声征象的出现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可在妊娠早期有效诊断胎盘植入高危孕妇是否存在胎盘植入,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2020年04期 v.28;No.203 3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75 ]

血管与介入放射学

  • 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闭塞的对照研究

    张进;孙贝贝;李晓;赵锡海;许建荣;赵辉林;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技术诊断颈动脉闭塞形态学特征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纳入经超声诊断为颅外段颈动脉闭塞(CAO),并于1周内完成3D-MR-VWI和DSA检查的124例患者。评价3D-MR-VWI与DSA在诊断CAO类型和闭塞发生部位的一致性。结果 3D-MR-VWI对于颈动脉完全闭塞及闭塞起始部位的诊断与DSA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Cohen’sκ=0.85,95%CI 0.71~0.94;Cohen’sκ=0.85,95%CI 0.71~0.97)。3DMR-VWI诊断颈动脉完全闭塞的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86.7%,准确率为94.6%。结论 3D-MR-VWI能够准确诊断CAO并判定闭塞的形态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治颈动脉闭塞性病变提供参考。

    2020年04期 v.28;No.203 31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56 ]
  • 头颈部夹层动脉瘤致急性脑卒中的CT血管造影特征

    张丽萍;唐秉航;何亚奇;李良才;吴任国;

    目的总结引起急性脑卒中的头颈部夹层动脉瘤(CDA)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证实为CDA患者的MSCTA表现,观察夹层"双腔征"、内膜线、瘤样扩张、锥状狭窄/闭塞、"珠线征"的出现率。结果 28例CDA患者中,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其中6例伴脑室出血;表现为急性脑梗死13例。本组CDA患者共发现夹层29处,累及前循环11处、后循环18处,其中1例同时发生在双侧颈内动脉颈段;34.5%(10/29)出现"双腔征",24.1%(7/29)出现内膜线,58.6%(17/29)出现瘤样扩张,37.9%(11/29)出现锥状狭窄/闭塞,13.8%(4/29)出现"珠线征"。以DSA为"金标准",MSCTA的诊断敏感度为93.1%、特异度为99.8%、诊断符合率为99.5%。急性出血患者中,13例出现瘤样扩张;急性脑梗死患者中,9例出现病变处血管狭窄、闭塞。结论 MSCTA对CDA具有较好的诊断能力。头颈部夹层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急性出血患者责任血管多表现为瘤样扩张;急性梗死患者责任血管多表现为狭窄、闭塞。

    2020年04期 v.28;No.203 317-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37 ]

  • 关于优秀论文优先发表的通知

    <正>为了尽快将影像学专业的新发现和重大科研成果在本刊发表,本刊针对符合以下条件的来稿实行优先审理和优先发表。1.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论文。2.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论文。3.研究具有重大创新,为国内首创或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并经专家审稿确认的论文。

    2020年04期 v.28;No.203 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1 ]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稿约

    <正>《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主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医学影像学领域的重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进展,致力于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传播,为从业人员建立继续教育和技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国内外医学影像学学术交流。

    2020年04期 v.28;No.203 32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