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 《美国医学超声学会新生儿和婴儿脊柱超声检查操作规范(2021版)》解读

    刘乔建;潘辰;樊伟;李雪娇;王梅;

    《美国医学超声学会新生儿和婴儿脊柱超声检查操作规范(2021版)》由美国医学超声学会与美国其他专业学术组织协作修订发表,旨在指导超声医师完成高质量的新生儿及婴儿脊柱超声检查。本操作规范提出脊柱超声检查的适应证,详述脊柱超声检查操作规范,尤其是确定脊髓圆锥椎体水平方法及评估神经根的运动注意点,遵循本操作规范可提高超声对新生儿和婴儿脊柱异常的检出率。本解读旨在帮助初学者及基层工作者更好地掌握新生儿和婴儿脊柱超声检查,推动该检查的规范化应用与普及,提升椎管内病变的诊断水平。

    2025年08期 v.33;No.267 801-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中枢神经影像学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感觉运动皮层功能连接的静息态fMRI研究

    官一童;刘婉婷;潘佩纯;李菁;张琛瑀;黄杨;张东升;张小玲;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双侧下肢感觉运动皮层(LSM)与全脑的功能连接(FC)模式。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2月—2022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4例DPN患者和43名健康对照者,受试者均接受神经心理学评估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以双侧LSM作为感兴趣区,比较两组双侧LSM和全脑FC的差异。提取差异脑区的FC值与临床/神经心理学量表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PN患者LSM与右侧小脑Ⅵ区、右侧外侧枕颞皮层、双侧喙侧前额叶皮层和双侧前扣带回的FC减低。DPN患者LSM与右侧小脑Ⅵ区之间的FC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0.490,P=0.001);DPN患者LSM与双侧前扣带回之间的FC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79,P=0.001)。结论 DPN患者双侧LSM与多个脑区FC异常,提示DPN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维持运动和运动控制的脑区产生了广泛影响。

    2025年08期 v.33;No.267 805-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原发性失眠患者大脑静息态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和功能连接变化

    董冰清;姜玉洁;曹俊涛;屠建春;张慧;

    目的 采用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perAF)联合功能连接(FC)探讨原发性失眠(PI)患者脑功能及脑网络改变。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昆山市中医医院2019年11月—2022年12月51例PI患者和45名健康对照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分析两组间perAF以及perAF差异脑区的FC,探讨PI患者perAF的变化与失眠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I组左侧前额叶(-42 9 45)的perAF增加,右侧海马旁回(27-12-27)的perAF减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FC分析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I组右侧海马旁回与左侧颞中下回(-57-15-33)及左侧枕中回(-30-78 27)FC增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右侧海马旁回的perAF升高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28,P=0.002)。结论 PI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局部活动强度改变,主要表现为右侧海马旁回的脑自发活动减低并与左侧颞中下回、左侧枕中回FC增强,这可能是PI患者大脑功能受损机制中的核心环节。

    2025年08期 v.33;No.267 811-815+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个体水平灰质形态脑网络拓扑学研究

    廖光会;吴宝林;申旭东;

    目的 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个体水平灰质形态脑网络的拓扑组织变化模式。资料与方法 选取自闭症脑成像数据交换公开数据库的52例ASD患儿和69名正常发育儿童的临床及高分辨率T1结构像数据。通过计算局部灰质密度的相似性构建个体水平灰质形态网络。采用图论法分析每个被试灰质形态网络的全局及局部拓扑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估ASD组显著变化的拓扑指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ASD组言语智商评分较正常发育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1,P=0.002),全量表智商和操作智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发育组相比,ASD组灰质结构网络的全局效率显著升高(P=0.014),聚类系数(P=0.044)和特征路径长度(P=0.020)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D组灰质结构网络的多个脑区节点中心性异常(P<0.05,错误发现率法校正),包括双侧背外侧额上回、双侧楔前叶、双侧尾状核、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及双侧前扣带回。ASD组异常的网络拓扑指标与智力量表评分间无相关性(r=0.069~0.187,P>0.05)。结论 ASD儿童个体水平灰质形态脑网络拓扑组织变化,表现为网络的局部分离能力减弱而全局整合能力增强,并且在涉及情绪处理、社交功能和高级认知功能的脑区节点中心性异常。

    2025年08期 v.33;No.267 816-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头颈部影像学

  • CE-Boost技术在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和低流速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艾娜娜;宋振;孙玉清;马壮飞;孙楠楠;贾守强;

    目的 探讨CE-Boost技术在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和低流速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3年9—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人民医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A、B组,每组各30例。A组常规采用管电压120 kV、碘对比剂50 ml、流速5.0 ml/s,B组采用管电压100 kV、碘对比剂30 ml、流速3.0 ml/s。将B组增强图像(B1组)和平扫图像进行柔性减影,获得CE-Boost图像(B2组)。测量并计算各组主要血管的CT值、噪声、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3组血管CT值、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主观评分及A、B组的辐射剂量。结果 A、B1、B2组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2组主动脉弓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均显著高于B1组和A组(P均<0.05),B1组均显著低于A组(P均<0.05)。B2组其余血管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均显著高于B1组(P均<0.05),但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2组主观评分[均为5(5,5)分]均显著高于B1组[4(3,4)分](Z=-4.790、-4.564,P均<0.001),A组与B2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76,P=0.163)。B组碘摄入量及流速均较A组减少40%(碘摄入量11.1 g比18.5 g,流速5.0 ml/s比3.0 ml/s),有效剂量较A组减少30%[(1.02±0.95)m Sv比(1.44±1.66)m Sv,t=12.217,P<0.001]。结论 对于体重指数<28 kg/m~2者,采用CE-Boost联合管电压100 kV、碘对比剂30 ml、流速3.0 ml/s的方案行头颈部CTA检查,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及碘流速。

    2025年08期 v.33;No.267 822-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外侵犯

    成一鸣;林宇;李旭;苟涛华;张艳;罗渝昆;

    目的 构建基于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特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外侵犯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71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和超声数据,根据是否发生被膜外侵犯分为两组,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与被膜外侵犯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建立临床、临床+常规超声和临床+常规超声+CEUS模型,构建最佳模型的列线图并验证。结果 基于临床+常规超声+CEUS的模型表现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88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偏大(OR=1.029,95%CI 1.011~1.047)、体重指数偏高(OR=1.108,95%CI1.049~1.171)、被膜接触<25%(OR=4.716,95%CI 2.079~10.701)、被膜接触25%~50%(OR=21.320,95%CI 8.240~55.160)、被膜接触>50%(OR=24.045,95%CI 6.792~85.126)、结节接触外侧被膜(OR=4.265,95%CI 1.366~13.318)、结节接触内侧被膜(OR=6.416,95%CI 2.067~19.920)及造影被膜中断(OR=6.044,95%CI 3.588~10.180)是发生被膜外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净收益率较高,十折交叉验证显示模型稳定性较好。结论 基于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外侵犯的效能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8期 v.33;No.267 827-83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胸部影像学

  • 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分析肺实性良恶性病变最佳b值

    魏薇;李恒;赵娜;余婵娟;岳修正;沈智威;陈向飞;张晟;杨笑;韩月东;

    目的 定量比较单指数和双指数扩散加权成像模型的扩散参数,获得接近鉴别肺部实性病变良恶性无灌注双指数模型表观扩散系数(ADC_(IVIM))的单指数ADC最佳b值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7月—2022年8月西安高新医院使用3.0T MRI行双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检查的40例肺部实性结节、肿块患者数据。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使用单指数模型计算各b值集的ADC值(ADC_(0~1 000)、ADC_(20~1 000)、ADC_(50~1 000)、ADC_(80~1 000)、ADC_(150~1 000)、ADC_(300~1 000)、ADC_(500~1 000)、ADC_(300,500,1 000)、ADC_(300,800,1 000)、ADC_(300,500)、ADC_(300,800)、ADC_(300,1 000)),使用双指数模型计算参考标准ADC_(IVIM)值。检测2名医师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对良、恶性组各参数值进行比较,并对所有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鉴别肺内实性病变良恶性的最佳b值集。结果 ADC_(IVIM)及各b值集下ADC值的测量一致性较好(ICC>0.75)。良、恶性病变的ADC_(IVIM)值及各b值集下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16~-2.500,P均<0.05)。ADC_(IVIM)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06),最佳阈值为1.271×10~(-3) mm~2/s,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3.0%。诊断效能接近ADC_(IVIM)的依次为ADC_(300,800)(AUC=0.891),ADC_(50~1 000)(AUC=0.827)、ADC_(300,800,1 000)(AUC=0.795)。ADC_(300,800)最佳阈值为1.140×10~(-3) 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93.7%。结论 推荐b值300 s/mm~2、800 s/mm~2组合作为鉴别肺内实性病变良恶性的单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的常规扫描参数。

    2025年08期 v.33;No.267 834-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心脏影像学

  • 3.0T非增强mDixon水脂分离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

    张刚;贺俊景;孙杰梅;周丽格;邢威;

    目的 从诊断效能、图像质量深入探讨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的临床适应证,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5月—2024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110例,在CAG术前1周内行3.0T全心CMRA检查,采集记录相关数据。全面评估CMRA的诊断效能,分析CMRA图像质量与诊断效能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多水平评估,CMRA对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诊断准确度较高(曲线下面积>0.811);CMRA诊断结果受图像质量影响,当图像质量为中、差时,CMRA与CAG诊断结果易不一致,而图像质量为为优、良时,诊断结果多一致。结论 CMRA在诊断效能上与CAG相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力。CMRA图像质量易影响诊断效能,在临床诊断前应先评估图像质量。

    2025年08期 v.33;No.267 840-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在左心室壁增厚患者中鉴别Fabry病的价值

    王崇慧;王涵;杨颖;刘琳;范芳芳;赵亚雯;张巍;于扬;马为;

    目的 探索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壁增厚患者中鉴别Fabry病左心室壁增厚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临床确诊的23例左心室壁增厚Fabry病患者作为左心室壁增厚组,选取同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各23例,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和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分析左心房应变以及左心室纵向应变,比较3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运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建立鉴别3种疾病的模型。结果 Fabry病左心室壁增厚组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左心室基底段前壁、前侧壁、中间段下壁纵向应变比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组明显降低(P<0.05)。Fabry病左心室壁增厚组与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心房应变、左心室整体及节段纵向应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超声建立的模型相比,联合常规超声心动图与应变的模型诊断效能未明显增加(Z=-1.314~-0.594,P>0.05)。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及Fabry病患者较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房、左心室整体及节段纵向应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左心室壁增厚的情况下,相比于常规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测量左心室纵向应变以及左心房应变未显示出对3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5年08期 v.33;No.267 848-853+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二尖瓣脱垂患者二尖瓣结构及功能

    钟锦珑;夏娟;马小静;陈慧颖;

    目的 通过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二尖瓣环和瓣叶静态结构变化,并分析其在心动周期内的连续动态变化。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二尖瓣脱垂患者26例,另选取同期因卵圆孔未闭或非心脏手术术中监测等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测量患者瓣环、瓣叶相关参数,并均在舒张晚期、收缩早期、收缩中期、收缩晚期测量有意义参数,计算其变化率。比较两组间二尖瓣装置静态结构,并分析各参数在不同时相变化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瓣环高度(AH)、瓣环高度与联合直径比值(AHCWR)减小,其余参数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7~12.472,P均<0.05),瓣环最大位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个时点相关参数对比,病例组除AH、AHCWR减小外,其余参数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24~15.683,P均<0.05);比较4个不同时间连续变化,对照组各参数连续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632~323.837,P均<0.05),且对照组参数在舒张晚期至收缩早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除前外-后内侧直径、三角距离、瓣环面积外,其余参数连续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41~71.082,P均<0.05),且病例组仅有二尖瓣前后瓣环间夹角、AH、AHCWR在舒张晚期至收缩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参数变化率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U=-7.069~780.000,P均<0.05),且C形环的变化率大于三角距离变化率。结论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可量化分析二尖瓣环及瓣叶动力学变化特点,对心动周期内二尖瓣的连续性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可对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术前评估指导治疗。

    2025年08期 v.33;No.267 854-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妇产科影像学

  • 宫颈胃型腺癌的MRI征象与临床表现

    王荟;沈小静;杜彬;程杰军;徐嘉璐;

    目的 探讨宫颈胃型腺癌(GEA)的MRI特征及主要临床表现,并与普通型宫颈腺癌(UEA)相鉴别,分析GEA的MRI征象与病理学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3年8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治疗的27例GEA和45例UEA,患者均行盆腔MRI增强检查,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两组肿瘤在MRI图像上的位置、形态、是否合并囊肿及囊肿大小、是否合并宫腔积液等。结果 12例GEA、1例UEA临床表现为阴道流液,7例GEA、28例UEA阴道流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GEA组中2例有Peutz-Jeghers综合征。GEA组中,9例病灶主体位于上半宫颈,16例累及全部宫颈;UEA组中,病灶主体分别位于上半(12例)、下半(29例)和全部宫颈(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GEA组中,肿块型生长模式9例,弥漫性浸润模式18例;UEA组中,肿块型生长模式35例,弥漫浸润型模式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8,P=0.014)。GEA组中观察到宫腔积液14例,UEA组中观察到宫腔积液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7,P=0.002)。GEA组中无囊肿5例,微囊肿12例,大囊肿10例;UEA组中无囊肿14例,微囊肿31例,未观察到大囊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EA组肿块最大径为(4.030±0.375)cm,UEA组为(2.315±0.76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4,P<0.001)。结论 结合弥漫性浸润生长模式的多个MRI征象(生长部位多位于上半或整个宫颈,常合并宫腔积液或较大囊肿,肿块最大径≥4 cm等),有助于鉴别GEA与UEA。

    2025年08期 v.33;No.267 862-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超声诊断妊娠期子宫嵌顿的价值

    袁桃;白艳;梁蓉;唐玉英;蒋文明;

    目的 探讨妊娠期子宫嵌顿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评估超声诊断本病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诊断8例妊娠期子宫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声像图特征、治疗方法、妊娠结局等。结果 8例经临床治疗后确诊子宫嵌顿患者中,7例首发症状为排尿困难、尿潴留,1例为不规则下腹痛。8例超声表现子宫均呈后倾后屈位,子宫体位于子宫颈后方,宫颈拉长向前移位,宫颈长度约4.0~8.6 cm。膀胱过度充盈,拉长、上移7例。7例患者采取导尿后胸膝卧位复位成功;1例患者密切随访观察,足月后行剖宫产。8例患者均成功足月分娩,母儿结局良好。结论 产前超声在妊娠期子宫嵌顿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早期识别子宫嵌顿的声像图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2025年08期 v.33;No.267 867-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第一产程超声指标列线图模型预测初产妇阴道分娩的价值

    刘森;陈震宇;仲莞;陈晓明;王冰冰;张婷;

    目的 基于产时超声探索第一产程初产妇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模型,为分娩决策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7—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试产的473例产妇为训练集,收集入院临床资料和分娩前1周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于第一产程使用超声评估胎方位、进展角(AOP)、胎头-会阴距离(HPD)。其中潜伏期255例,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86例和中转剖宫产组69例;活跃期218例,其中阴道分娩组168例,中转剖宫产组50例,分析胎方位、AOP、HPD与阴道分娩的关系,分别构建潜伏期(模型1)和活跃期(模型2)阴道分娩预测模型。以2022年1—9月试产的547例产妇作为验证集,计算曲线下面积,绘制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拟合度及临床适用性。结果 潜伏期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产妇身高(OR=3.970,P=0.002)、孕前体重指数(OR=0.893,P=0.036)、临产方式(OR=2.415,P=0.045)、新生儿出生体重(OR=3.728,P=0.002)、AOP(OR=11.649,P<0.001)和HPD(OR=4.240,P=0.004)均为分娩的显著影响因素;训练集和验证集该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0.869;拟合优度检验均显示模型拟合度好(χ~2=3.437,P=0.904;χ~2=10.877,P=0.209);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临床适用性好。活跃期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产妇身高(OR=6.532,P<0.001)、新生儿出生体重(OR=11.890,P<0.001)、胎方位(OR=4.600,P=0.003)、AOP(OR=7.229,P<0.001)和HPD(OR=4.722,P=0.005)是分娩的显著影响因素;训练集和验证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0.906;拟合优度检验均显示模型拟合度好(χ~2=4.340,P=0.740;χ~2=9.836,P=0.277);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临床适用性较好。结论 第一产程超声评估胎方位、AOP和HPD与分娩方式有关,其联合临床相关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分娩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2025年08期 v.33;No.267 872-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骨骼肌肉影像学

  • 血友病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

    冉春艳;秦乐;闵佶华;

    目的 探讨血友病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确诊的血友病性假瘤50例,对患者性别、血友病类型、发病部位以及X线、CT及MRI影像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 50例血友病性假瘤患者中男49例,女1例。血友病A型48例,血友病B型1例,血管性血友病1例。影像表现为单骨+邻近软组织受累22例,多骨单关节4例,多骨多关节10例,单纯骨骼肌软组织受累6例,腹盆腔、腹膜后间隙6例,小肠壁2例。X线及CT主要表现为骨质膨胀性破坏、部分合并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内可见残留粗大骨嵴,骨质破坏边缘可见硬化边,病变主体呈混杂密度,增强扫描骨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均未见明确强化。MRI表现为骨质破坏区、软组织肿块形成,能更好地反映其病理特征,即不同时期的血肿信号。结论 血友病性假瘤常累及股骨、骨盆组成骨,可累及多骨多关节、腹盆腔、腹膜后及肠壁等,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内巨大血肿形成、出血新旧不一,累及骨质常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伴或不伴巨大假肿瘤形成,破坏区边缘可有骨质硬化,假瘤具备不同时期血肿特征。综合影像表现、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2025年08期 v.33;No.267 880-884+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影像技术学

  • 光谱CT血管优化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于涛;陈智成;郭释琦;石喻;

    目的 探讨光谱CT血管优化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90例2022年3—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采用光谱CT行对比增强检查,并将原始图像数据重建出常规120 kVp的混合能量图像及40、50、60、70 keV的虚拟单能级图像。分别在胃结肠静脉干、右结肠静脉、回结肠静脉主干和同层面竖脊肌选取感兴趣区测量CT值和噪声,分析虚拟单能级图像和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并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各组图像质量和静脉解剖信息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4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胃结肠静脉干、右结肠静脉和回结肠静脉图像CT值[(405.55±103.06)Hu、(406.61±103.42)Hu、402.35(337.95,477.45)Hu]、噪声[19.90(12.10,34.55)Hu、21.10(10.95,44.30)Hu、19.70(11.25,44.80)Hu]、信噪比[19.46(10.60,36.31)、20.16(8.73,37.42)、18.49(9.99,36.24)]和对比噪声比[53.36(35.92,70.79)、52.34(33.73,81.03)、56.23(34.69,79.97)]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意义(F/H=268.53、23.17、33.09、198.77、272.51、28.93、25.48、189.62、318.24、29.42、20.13、212.46,P均<0.001)。主观评分显示,4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质量和对胃结肠静脉干、右结肠静脉和回结肠静脉血管显示的优化作用最佳。结论 光谱CT可提高胃结肠静脉干、右结肠静脉、回结肠静脉的成像质量和血管显示效果,其中4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表现最佳。

    2025年08期 v.33;No.267 885-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综述

  • 影像组学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徐梦莉;

    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治疗和预后均需要医学影像的辅助。影像组学通过对医学影像的深入分析和挖掘,提取与疾病相关的特征信息用于临床决策支持。目前,影像组学多用于卵巢癌的鉴别诊断、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估,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2025年08期 v.33;No.267 892-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