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影像学_论著

  • 乳腺病变剪切波弹性模量与胶原纤维的相关性

    王知力;孙璐;胡亚卓;李晔;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剪切波弹性模量及胶原纤维含量的差异,分析乳腺病变剪切波弹性模量与胶原纤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的116例拟进行手术或穿刺活检的乳腺病变患者进行剪切波弹性检查,并对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标本行Van Gieson(VG)染色,采用Image-Pro Plus 5.1软件进行胶原纤维的定量分析。结果乳腺恶性病变弹性模量最大值、平均值及病灶与周围组织弹性模量比值(140.43±70.16)kPa、(63.11±33.68)kPa、3.49±1.95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的(54.64±48.53)kPa、(34.52±25.23)kPa、2.25±1.48(t=5.329、4.382、4.487,P<0.01)。恶性病变胶原纤维面积明显大于良性病变(t=8.437,P<0.01)。弹性模量最大值与胶原纤维含量呈线性正相关(r=0.746,P<0.05)。结论乳腺病变的弹性模量与胶原纤维含量密切相关,胶原纤维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2014年10期 v.22;No.137 72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 ]
  • 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钼靶与超声比较

    张慧;孙立涛;高波;程晓英;张蕾;郑淑梅;

    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的钼靶X线及超声特征,提高TNBC的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387例乳腺癌患者分成TNBC组54例和NTNBC组33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钼靶X线图像、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TNBC组肿瘤组织学分级高,浸润性导管癌Ⅲ级明显多于NTNBC组(χ2=47.009,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TNBC组(χ2=4.658,P<0.05)。乳腺钼靶X线显示,TNBC组主要表现为肿块(37例,69.8%),钙化少见(10例,18.9%),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28例,62.2%),边缘清晰(16例,35.6%),毛刺征少见(5例,11.1%);NTNBC组多表现为肿块伴钙化(138例,42.1%),形态多不规则(119例,46.5%),毛刺征多见(77例,30.1%),两组在肿块、钙化、形态及边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18、19.889、32.605、21.102,P<0.001)。超声显示,TNBC组主要表现为肿块(52例,96.3%),钙化少见(5例,9.3%),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27例,51.9%),边缘清晰(25例,48.1%),毛刺征少见(3例,5.8%),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少见(5例,9.6%);NTNBC组多表现为肿块(318例,96.1%),钙化多见(135例,40.8%),形态多不规则(243例,76.4%),毛刺征多见(76例,23.9%),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者多见(78例,24.5%),两组在肿块钙化、形态、边缘、肿块后方回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06、18.339,P<0.001;χ2=16.170、8.429,P<0.05)。结论在钼靶X线和超声中,TNBC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少见,更倾向于良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NTNBC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毛刺边缘肿块,钙化多见,上述影像学特征有助于TNBC的早期诊断。

    2014年10期 v.22;No.137 725-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3 ]
  • 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与18F-FDG PET/CT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相关性及联合应用价值

    于鹏;王瑞民;徐白萱;田嘉禾;

    目的分析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价其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03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及超声BI-RADS分级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最大SUV(SUVmax)与超声BI-RADS分级的相关性,并以病理或长期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别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在103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良性46例,恶性57例;SUVmax与超声BI-RADS分级的Pearson相关系数r=0.464(P<0.01);所有患者中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7%、73.91%、80.95%、84.99%;BI-RADS分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0%、69.60%、79.42%、91.38%;在BI-RADS 3~4级的患者中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0%、71.40%、66.65%、90.91%;BI-RADS分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0%、46.40%、51.60%、86.67%。结论 SUVmax与超声BI-RADS分级不具有明显相关性,对于BI-RADS 3~4级病例,BI-RADS分级诊断的特异度明显降低,PET/CT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点,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潜力。

    2014年10期 v.22;No.137 730-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 ]
  • 乳腺真空辅助旋切术后并发血肿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万文博;王知力;李俊来;李昶田;史宪全;罗渝昆;

    目的分析乳腺真空辅助旋切术后并发血肿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资料与方法纳入行超声引导下乳腺真空辅助旋切术的280例患者共切除486个结节,观察术后手术创区血肿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486个结节均完全切除,术后24 h复查47个手术创区可见直径≥1.0 cm的血肿,术后6个月基本吸收完全。对血肿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结节最大径≥2.5 cm者、同时切除≥2个结节者、结节位于乳晕深部或腺体边缘者、乳房体积较大且较松弛者、月经期手术者、术后有效加压时间<12 h者、术中未使用止血药物者的血肿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结论真空辅助旋切技术能对乳腺良性占位性病变进行有效切除,术后并发血肿与结节大小、部位、切除数目、乳房形态、月经期手术、术后有效压迫时间及术中使用止血药等因素有关。

    2014年10期 v.22;No.137 735-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 ]

读者·作者·编者

  • 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撰写要求

    <正>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结构式摘要由目的、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 4个要素组成。目的中需简要交代研究的前提(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资料与方法中需简述研究类型(如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人口学(研究对象)或材料、分组、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摘要方法中不需要指明具体使用的统计学方法;结果中针对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简要列出主要的、有意义的或新发现的研究结果,指出临床与统计学的意义和价值;结论是针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和

    2014年10期 v.22;No.137 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新书讯

  • 影像解剖与临床图解丛书已出版

    <正>由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春洪教授主编的的《影像解剖与临床图解丛书》一书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有3个分册,分别是《脊柱四肢影像图解—正常解剖、常见变异、常见病变》《颅脑与头颈部影像图解—正常解剖、常见变异、常见病变》《胸腹部影像图解—正常解剖、常见变异、常见病变》。本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全书的X线、CT及MRI解剖进行了详细阐述。编写极具特色,其一,图中重要结构用虚线勾画出其轮廓;其二,较为详细地列出了各部位正常解剖测量的方法、正常值以及临床意义,方便、实用。

    2014年10期 v.22;No.137 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

    <正>(高元桂张爱莲程流泉主编2013年1月出版)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图像2636帧,分11章,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和足,肩关节和上臂,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表现,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只有MRI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

    2014年10期 v.22;No.137 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心脏影像学_论著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于蓝;王银荣;田永梅;李玉宏;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应用3D-STI技术测量30例AAMI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面积应变(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并与30例对照组患者非梗死节段应变值相比较,分析各项应变参数诊断心肌梗死的阈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病例组左心室12/17节段的LS减低,10/17节段的RS减低,9/17节段的CS减低,11/17节段的AS减低(P<0.05),主要集中在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后间隔心尖段,侧壁中间段、心尖段,心尖部。病例组GLS、GRS、GCS及GAS值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心肌梗死节段LS、RS、CS、AS值较非梗死节段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LS、RS、CS、AS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分别为89.2%、79.0%、77.9%、85.3%,特异度分别为65.8%、71.0%、66.9%、92.3%;GLS、GRS、GCS、GAS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分别为91.2%、74.0%、68.9%、85.3%,特异度分别为71.0%、71.0%、76.9%、93.3%。结论 3D-STI技术能够快速、准确检出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应变值,判断梗死心肌与非梗死心肌,可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变程度提供新的量化手段。

    2014年10期 v.22;No.137 739-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3 ]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的心脏功能

    张帅;徐晓红;张慷;刘丽娟;谢君;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追踪观察3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前(A组)、化疗2个周期后(B组)、化疗4个周期后(C组)的心脏三维超声心动图表现,比较3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舒张早期整体面积应变率(EASR)、舒张早期三维速度(3DVe)的差异,并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参数中,C组GCS、GAS、EASR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5、3.692、3.590,P<0.01),B组EASR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0,P<0.05);3组GLS、GRS、3D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5、1.957、1.205,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ASR与等容舒张时间(IVRT)呈负相关(r=-0.44,P<0.01),与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峰值及舒张早期、晚期峰值比呈正相关(r=0.49、0.32,P<0.01);GRS与组织多普勒收缩期峰值呈正相关(r=0.21,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敏感地反映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早期舒张功能的变化。

    2014年10期 v.22;No.137 745-748+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3 ]
  •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王建锋;王跃涛;牛荣;邵晓梁;张云;陈海龙;储懿;陆培奇;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心肌梗死(MI)患者左心室重构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左心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MI患者,包括左前降支(LAD)病变组21例、左旋支(LCX)或右冠支(RCA)病变组23例、多支病变组32例,选择74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GMPI。应用QGS 2009软件对重建后的图像进行自动分析,获得左心室重构指标:舒张末期球形指数(SIED)和收缩末期球形指数(SIES);并获得心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充盈率(PFR)。比较MI组与对照组左心室重构指标和心功能参数,分析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MI组SIED、SIES、EDV、ESV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LVEF、PF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LAD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之间SIED、SIES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较LCX/RCA病变组明显升高(P<0.05);LAD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发生左心室重构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05),但两组发生左心室重构的概率明显高于LCX/RCA病变组(χ2=6.502、10.166,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随SIED值增高,LVEF、PFR呈下降趋势(F=43.231、15.642,P<0.01)。左心室重构定量指标SIED和SIES在同一操作者及两名操作者之间的处理分析结果均呈高度相关(r=0.881~0.926,P<0.01)。结论 GMPI定量分析技术可准确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LAD病变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致心肌梗死患者更易发生左心室重构且程度重,左心室重构会严重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导致整个左心功能受损。

    2014年10期 v.22;No.137 749-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心脏影像学

  • 成人完全性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

    刘裴;郑春华;

    <正>1病例简介女,51岁,因乏力、心悸伴发绀于2013-04-19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患者自幼较同龄人瘦弱,易感冒,3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心悸、易疲劳,常有咳嗽、咳痰等症状,伴口唇及手足发绀;8年前症状加重,活动耐量降低,上3层楼即心悸、乏力,伴头痛。体格检查:鸡胸及心尖搏动增强,触诊心尖搏动抬举感,心音S1增强,P2亢进,P2>A2,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3/6级吹风样杂音。动脉血气:氧分

    2014年10期 v.22;No.137 754+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腹部影像学_论著

  • 肾癌囊性改变的CT表现

    魏晋艳;岳松虹;刘宏;周俊林;

    目的探讨肾癌囊性改变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以提高对此类肾癌的鉴别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囊性改变肾癌,包括多房囊性肾癌10例、透明细胞癌21例、乳头状细胞癌13例,比较3组病例的CT征象。结果 10例多房囊性肾癌均呈多房性改变,囊液平均CT值为(15.8±5.6)HU,囊壁及分隔较薄,4例壁结节直径>5 mm,8例囊壁及间隔呈早期中度强化。21例透明细胞癌中,9例呈多房性改变,囊液平均CT值为(32.5±6.7)HU,囊壁及间隔较厚,19例壁结节直径>5 mm,20例呈"快进快出"明显强化。13例乳头状细胞癌中,4例呈多房性改变,囊液平均CT值为(26.1±5.6)HU,囊壁及间隔较厚,12例壁结节直径>5 mm,12例呈轻至中度延迟强化。结论肾癌囊性改变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肿瘤有无假包膜、囊液CT值、囊壁及分隔厚度、附壁结节大小、边界及强化方式均有利于其鉴别诊断。

    2014年10期 v.22;No.137 75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 多层螺旋CT肠道造影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评估中的应用

    杨晓燕;董帜;罗宴吉;周丽莎;李子平;冯仕庭;

    目的总结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多层螺旋CT肠道造影(CTE)特点,探讨多层螺旋CTE在全面评估UC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5例经临床、肠镜及病理证实的活动期UC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E检查,根据改良Mayo评分系统将疾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比较不同组的CTE表现。结果 35例UC患者中,轻度组6例,中度组13例,重度组16例,轻度组与中度组肠黏膜下气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肠壁分层、结肠袋消失及淋巴结肿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系膜血管增多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壁增厚、黏膜强化程度增加、肠腔狭窄及直肠周围脂肪沉积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E可以全面评估UC的肠壁、肠管及肠外情况,对活动期UC的诊断及临床分度判断均有较高的价值。

    2014年10期 v.22;No.137 760-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3 ]
  • 超声造影、增强CT及增强MRI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张智;赵子卓;阮镜良;田晶;罗葆明;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增强CT及增强MRI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78例经常规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80个病灶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39个行增强CT检查,28个行增强MRI检查,其中5个同时行增强CT及增强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增强CT及增强MRI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结果 80个病灶中,57个为恶性病变,23个为良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69.6%、88.3%、80.0%;增强CT诊断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72.7%、90.0%、88.9%;增强MRI诊断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66.7%、90.5%、57.1%;3种检查诊断效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CT及增强MRI对于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果相当,临床可以根据各个检查技术的特点,为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宜的检查,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为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2014年10期 v.22;No.137 764-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3 ]
  •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结直肠病变的应用

    王勇;雷静;韩丹;赵卫;杨石平;熊倩;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技术在结直肠病变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85例临床疑诊结直肠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经双能软件处理得到动、静脉期VNC图,比较真实平扫与VNC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诊断符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双能双期扫描辐射剂量较常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降低约34.8%。VNC CT值在肠道病变、转移淋巴结、肠周脂肪中低于真实平扫(P<0.05或P<0.01),而在肝脏及肝转移灶高于真实平扫(P<0.01),动、静脉期VNC无明显差异(P>0.05)。真实平扫及动、静脉期VNC观察到的肠壁厚度、淋巴结大小、周围侵犯及肝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肠道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噪声低于真实平扫(P<0.05),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高于真实平扫,图像评分与真实平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病变,双源CT双能量VNC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不影响病变诊断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

    2014年10期 v.22;No.137 768-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3 ]

腹部影像学

  • 节育环移位腹腔致肠系膜内疝1例

    李操;唐光才;

    <正>1病例简介女,68岁,因腹部用力突发腹痛、呕吐胃内容物1 d就诊。体格检查:血压182/96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晰,心肺未见异常,中下腹部膨隆明显,上腹部空虚,压痛、肌紧张明显,无明显反跳痛;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血性液体。既往有肝炎病史。外院CT提示盆腔内见环形高密度影,腹部部分肠管扩张积液,盆腔少量积液,考虑节育环移位,粘连性肠梗阻可能。我院急诊CT定位相S1~2平

    2014年10期 v.22;No.137 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骨骼肌肉影像学_论著

  •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神经节受累程度的三维磁共振结构相干稳态成像序列评估

    梁慧;崔久法;段峰;郑园园;侯丽花;李洋;郝大鹏;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神经根成像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应水平脊神经节(DRG)直径的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选取研究组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对照组30例健康志愿者,均在三维磁共振结构相干稳态成像(3D-CISS)序列上测量DRG直径。比较对照组L3~S1水平双侧DRG直径及研究组(包括中央亚组和外侧亚组)突出椎间盘累及水平的双侧DRG直径,分析矢状径指数与DRG直径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L3~S1水平DRG直径呈渐序性增大。中央亚组L3~S1水平DRG直径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2.253,P<0.05);外侧亚组患侧L3~S1水平DRG直径较健侧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6~2.432,P<0.05);外侧亚组健侧L3~S1水平DRG直径较对照组相应水平的DRG直径略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8~-0.981,P>0.05)。矢状径指数与DRG直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r=0.247,P>0.05)。结论 3D-CISS序列重建图像能清晰地显示腰骶神经根(节)的形态变化,并测量其直径大小。

    2014年10期 v.22;No.137 773-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 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高分辨CT重建及其诊断价值

    彭建鸿;杨铁;路桂军;肖越;林井副;

    目的探讨高分辨CT重建同层显示第5腰椎横突肥大(HTPL5V)综合征中第5腰神经异常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22例临床诊断为HTPL5V综合征的患者及20例第5腰神经正常者,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36例)和Philips iCT 256层螺旋CT机(6例)进行常规扫描,在自身配备的工作站上重建并观察正常者与HTPL5V综合征患者的横突及第5腰神经。结果 22例HTPL5V患者中,26侧肥大横突与骶骨翼形成假关节,2侧与骶骨翼接触;28侧第5腰神经走行在假性孔道内,其中6例双侧第5腰神经受压,16例单侧受压。21例27侧(96.4%)孔道壁骨质增生压迫第5腰神经,1例1侧(3.6%)孔道相对狭窄压迫第5腰神经。25侧(89.3%)受压的第5腰神经呈弧形,3侧(10.7%)呈直线形。7例9侧(32.1%)同时伴有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压迫。结论高分辨CT重建同层显示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HTPL5V综合征中第5腰神经是否受压、变形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HTPL5V综合征提供依据。

    2014年10期 v.22;No.137 77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胫神经的超声特征

    孙冬梅;王艳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跗管处胫神经的超声特征,为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31例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23例,并选择同期22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所有受检者内踝水平的胫神经行超声检查,比较各组胫神经的左右径、前后内径、截面积和血流情况。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较无周围神经病变组胫神经双侧左右径及内径增大,且均较对照组增大(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胫神经超声主要表现为神经束回声减低、筛网状结构模糊和神经外膜增厚、不平整,与毗邻组织分界不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及对照组胫神经血流信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跗管处胫神经的超声特征为神经束回声减低、筛网状结构模糊和神经外膜增厚、不平整,与毗邻组织分界不清,为评估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程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

    2014年10期 v.22;No.137 781-783+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3 ]

骨骼肌肉影像学

  • 手掌皮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例

    刘明熙;刘洁;张挽时;李德昌;

    <正>1病例简介男,6岁,右手掌肿物1年余,近7个月增大明显。曾以膏药贴敷,未见好转。体格检查:右手掌侧可见大小约4 cm×3 cm×1.5 cm肿物,无压痛,触之无活动,手指屈伸、内收、外展功能无障碍,腕部活动自如,肘部及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示右手掌小鱼际区域皮下低回声占位,大小约3.7 cm×3.2 cm×1.3 cm。数码X线摄影检查示右手骨质未见异常。MRI检查示右手掌侧有一不规则形等T1略长T2信号肿块,边界清楚,似有长T1短T2信号包膜,大小

    2014年10期 v.22;No.137 784-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医学影像工程学_论著

  • 基于Curvelet变换和SPIHT算法的医学图像感兴趣区压缩

    陈秀梅;王伟;汤敏;

    目的提出基于Curvelet变换和多级树集合分裂排序(SPIHT)算法的图像感兴趣区(ROI)压缩方法,并应用于医学图像压缩。资料与方法算法流程首先对图像ROI进行提取,保留ROI不压缩,对背景区域进行Curvelet变换,采用SPIHT算法对Curvelet系数进行编码;然后进行Curvelet逆变换得到有损压缩后的图像;最后将ROI区域与背景区域叠加,得到压缩后的完整图像。采用峰值信噪比作为评价指标,比较ROI压缩和整体压缩的效果,以及小波变换和Curvelet变换用于图像压缩的效果差异。结果分别对测试图像和医学图像的压缩结果进行比较,采用ROI压缩的视觉效果优于整体压缩的效果,更能突出ROI;而采用Curvelet变换压缩的峰值信噪比高于小波变换压缩,相同比例的压缩图像也更清晰。结论基于Curvelet变换和SPIHT算法的ROI压缩可在保证不丢失重要诊断信息的前提下实现图像的高效压缩,符合医学图像压缩的高精度、高质量要求。

    2014年10期 v.22;No.137 786-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 ]
  • 基于临床数据中心系统的医院影像中心建设及标准化研究

    刘帆;李玉宝;刘丽红;袁文榆;袁浩;王力华;

    医院影像信息系统建设开始从"以科室为中心"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影像数据中心建设的过程,提出了影像数据中心的系统集成思路、方法和采用的技术标准,同时介绍了影像数据中心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该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4年10期 v.22;No.137 793-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 ]
  • 基于清晰度的细胞显微图像分割和计数方法

    王祥生;王伟;

    目的针对细胞显微图像分割和计数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清晰度的细胞显微图像分割和计数方法。资料与方法首先对细胞显微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并截断高频信号部分,再与原图做差以区分清晰部分和模糊部分,结合细胞图像局部聚合度较高的特性,利用区域生长方法提取完整目标,最后进行分析和计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针对细胞显微图像分割和计数不准确、速度慢的问题,利用该方法分割计数的准确率>90%,平均一幅图片的处理时间<100 ms。结论用清晰度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分割细胞显微图像并进行分析计数,对快速、准确地掌握细胞个数及密度有重要意义。

    2014年10期 v.22;No.137 797-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 ]

书评

  • 书评

    <正>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赵世华教授主编的《心血管磁共振诊断学》已于2011年5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得到刘玉清院士和胡大一教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亲自作序。该书系统阐述了心脏MR成像技术及其在常见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优势及不足。本书全部内容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及多年来所总结的心得历尽心血凝练而成,病种全面,内容翔实,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是该领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参考书。可供医学影像学医师,心脏内、外科医师阅读参考。本书定价98元,各新华书店、当地医学书店和当当、卓越、京东网上书店均有销售。

    2014年10期 v.22;No.137 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第二十九次全国学术大会第一轮通知(征文及专题征集通知)

    <正>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定于2015年6月19日~22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第二十九次全国学术大会,届时将邀请胰腺外科学、病理学及影像医学等多学科的知名专家针对胰腺疾病进行学术讲座。同时召开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会议地点:吉林省吉林中石油吉化集团松花湖疗养院会议时间:2015年6月19日~22日大会主题:胰腺疾病影像学(重点为胰腺肿瘤)会议形式:专题学术讲座、影像病例讨论、电子展板等

    2014年10期 v.22;No.137 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稿约

    <正>《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主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医学影像学领域的重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进展,致力于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传播,为从业人员建立继续教育和技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国内外医学影像学学术交流。

    2014年10期 v.22;No.137 801-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